這也是我們后世所需要的常溫奶產品,在超市以及小商店的貨架隨處可見。
一箱箱牛奶買回家,扔地上兩三個月都能喝。
當然,發生這樣的變化,除了技術條件外,最為核心的因素,還是經濟發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南方奶源遠不足以供應市場,給了北方奶企攜常溫奶產品大舉南下的良機。
而在這個過程中,原紙復合鋁鍍膜包裝也將逐步占據牛奶市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份額,并往果汁飲品、茶飲料等領域大規模滲透。
原紙復合鋁鍍膜包裝材料,可能十幾二十年后在國內的市場規模,也就兩百億左右,但倘若這么大的市場,僅由兩三家企業進行壟斷性分食,每家又能分到多么可觀的利潤?
蝸巢科技也許此時砸十億進去,會把大家的下巴嚇掉了,但與未來每年可能高達十億乃至二三十億的凈利潤相比,又能算得了什么?
而且這個變局,可能在兩年左右就會到來。
蕭良最初是想將這一塊市場留給南亭飲料跟衛雄包裝新材料以及嘉鴻他們慢慢去做的,就算晚幾年進入這個市場也不用著急,畢竟錢是賺不完的。
奈田食品的入局,令蕭良意識到軟包裝飲料的歷史走勢已經發生重大改變。
為了預防還會出來不可預測的變數,有必要將這個關鍵的勝負手直接抓在手里,投入大資源盡快做出來。
有錢沒錢,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之前衛雄包裝新材料聯合南亭精密機械設備公司做這事,每年的預算就兩三千萬,選擇的合作企業,只可能在現有的資源內進行有限的配合,就不要指望能有多快的速度。
國內各種軟硬件的制造水平就擺在那里,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
不過,精密機械設備公司以及裝備研發中心劃入蝸巢科技之后,蕭良撥給的是無上限資源,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比如之前樣機需要專用噴嘴,先由裝備研究中心先進行設計,拿出具體的規格找合作企業采購,但是一次采購量就十幾二十只,就算給一兩萬的高溢價,合作企業也只會利用現有的生產設備進行加工,賺點毛錢。
難道還真能指望八級鉗工手搓出符合規格的精密專用噴嘴來?
現在是什么概念?
合作企業為制造一個個精密零部件,進口高端數控機床、檢測儀器等等,所花費的數百萬乃至上千萬采購款,都可以算到蝸巢科技的研發經費里面,他們要是不干,不是傻嗎?
以前合作企業,都知道頂尖院校畢業出來的牛馬好使喚,但是頂尖院校的本科生,起薪總不能低于兩千吧,研究生總不能低于三千吧,而技術大牛總得開十萬二十萬的年薪才有可能挖過來吧?
他們不是不想要,而是請不起,而之前的產品生產,也用不了這么高規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