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印尼這一比例,直到排華暴動發生,則達到百分之九十,甚至更高。
這次排華暴動,國家在外交層面也做了一些努力,卻因為不受印尼華人主流群體信任的緣故,效果更為有限,事前的警告被無視,最終也僅有三四千人接受外交援助臨時撤僑。
蘇利文、朱鴻召等人在東南亞華商圈是有一定的影響力,但跟國家外交層面還是不能相提并論。
他們除了更早呼吁東南亞其他國家跟地區的華人團隊以及媒體,關注、報道印尼排華暴動的跡象,暴動發生后對暴行進行譴責,動用各種關系進行力所能及的援助外,對印尼當地,也只能最大限度的建議往來比較密切的華商企業、團隊,或提前離開印尼,或雇傭保安公司,避免受到暴動的沖擊。
說來也頗為可笑,前世印尼排華暴動在國內廣泛報道之后,內地很多人不滿國家沒有對印尼采取更加強硬的外交手段進行干涉,但在東南亞,包括印尼在內,華人團隊親臺傾向卻因這次事件急劇衰退,轉向親近大陸。
這一事件的歷史軌跡是發生了偏轉,但僅僅是時間提前了,結局依舊慘烈。
蕭良對自己無法把握的事情,也不會硬塞到心里,香港公司也沒有說因此就停止財務上的操作。
因為發生這樣的悲劇,蕭良也不可能做趁火打劫的事情,但順勢而為,通過正當渠道能賺到的錢,他也無需棄之不取。
國際游資對香港的游獵,也許絕大部分人現在都還在局中,暫時還看不清楚迷霧背后的真相,但前世早有無數文章對此進行了分析、披露,規律非常清晰。
國際游資就是有組織的利用金融期貨手段,利用三個月以及六個月的港元期貨合約、恒指期貨合約等工具,在極短的時間內對港元匯率與香港股市造成猛烈的沖擊,試圖一次次壓垮港府當局的防線。
香港公司則是提前從證券公司拆借股票賣出,到三個月一期的關鍵交割日,再從證券市場買入相應的股票,歸還給證券公司。
除了八月底的那一波操作,十一月底以及二月底,香港公司又分別進行兩輪較大規模的操作,使得香港公司的資金儲備,在源源不斷支持蝸巢科技研發體系建設的同時,還始終維持在二十億以上。
天盈投資以及華茂集團、鴻臣集團采取相同的操作策略,也都斬獲不菲的收益。
國際游資主要是通過期指工具,做空香港股市,香港公司與天盈投資、華茂集團、鴻臣集團前期融券做空,但在關鍵交割日則選擇大舉反向買入股票,實際上還是替香港金融證券管理部門承接了一部分國際游資的做空勢能。
他們的行為甚至在港府當局的內部金融會議上,還受到表揚。
不過,香港敢像他們這般玩火的不多。
絕大多數的證券投資者,看到關鍵交割日指數狂跌,都覺得股市隨時要徹底崩盤,這時候哪里敢輕易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