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視通訊電子等一系列合資子公司正式簽約成立,就納入集團常規運營管理范疇,鄭仲湘作為首席執行官全權負責,就不需要再單獨向蕭良這個董事匯報了,但手機項目也確實極大改善了蕭良與鄭仲湘之間的緊張關系,雙方進入難得的蜜月期。
袁可飛八十年代初就加盟長和電訊,是鄭家投資香港以及海外電訊產業的團隊核心成員,也算是鄭家的老臣。
袁可飛這次到星視輔佐二公子,負責星視通訊電子的創辦,初到秣陵生活上各種不習慣,蕭良也是安排蝸巢科技的行政部門給予最大的方便。
添美網九月過后正式著手布局國內的電子商務。
在蕭良“毫無保留”的獻言獻策下,添美網將國內總部從東洲遷到秣陵,進駐星視信息科技產業園。
國內民營快遞公司才剛剛起步,郵政包裹物流體系建設落后歐美太多,絕大部分的鄉鎮地區,都還主要依賴郵遞員騎一輛二八大杠,將信件跟包裹送到千家萬戶。
加上國內互聯網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是目前國內制約互聯網商業發展的最主要兩大障礙。
東洲發展再快,各方面條件相比較秣陵,更是要滯后太多。
添美網前期最為務實的做法,也是做時效性要求不嚴、郵寄輕便的圖書以及音像制品網絡商店。
秣陵在傳統書籍、音像制品出版領域的資源,也遠非東洲能及。
除了蕭良“真誠”的建議,天盈科技還特意向添美網共享了海外倉體系。
這個年代做跨境電商,受物流的制約更為嚴峻。
東洲生產的日常生活用品,經香港中轉運抵太平洋彼岸,至少需要兩三個月的周期;要是零散走國際郵運,每銷售一件商品,運費將高得驚人。
天盈科技開始在西雅圖,除了成立運營中心,更為重要的成立倉儲中心,然后根據歐美互聯網消費人群的特點,在國內挑選、定制物美價廉的日用商品,找航運公司承包貨柜,一批批出關運往太平洋彼岸,存儲進倉儲中心之中,再放到亞馬遜平臺對外銷售。
包括清關,跟航運公司的合作,以及在歐美成立多處的倉儲中心,確保互聯網銷售的響應速度,整個海外倉體系的建設與運營,成本都是極其高昂的。
天盈科技前后花費了兩年時間,才將這一商業模式真正做通。
除開累計投入四千多萬美元,才初步建成海外倉體系外,目前月營收入都達到六百萬美元了,卻還不能覆蓋整個公司的運營成本。
這一點天盈科技的運營團隊都很是郁悶,甚至頗有微辭。
畢竟亞馬遜最初兩年的投入都不到四千萬美元。
在他們看來,天盈科技要是拿四千萬美元專心做一家購物網站,成就即便不如亞馬遜,也要遠遠好過此時。
蕭良心里卻很清楚,哪怕他們做購物網站,趕在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前,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但作為創始人以及控股股東,股票鎖定會非常嚴格——就像鄭仲湘對星視的持股,滿十二個月之后,每六個月也只能在公開市場減持星視1%的股份——壓根不要指望能趕在泡沫破滅之前趁高減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