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前酒桌上是受到蕭良的賭約羞辱,但沒有兩個月前的晚宴,宏亞電腦第一輪融資,星視就不可能參與進來,也不可能有這兩個月更深層次的接觸。
雖然之前韓振國、韓振亞千方百計往鄭仲湘身邊湊,宏亞自身的業務,鄭仲湘從來都是瞧不上眼的。
袁可飛、林杰、周培薇都沒有作聲,陳逸森朝鄭仲湘看過去,見他神色沉吟,也沒有急著說什么。
星視缺乏實質性的業務跟業績,支撐此時已經高達一千五百億港元的市值,這是懸在眾人頭頂巨大的陰影。
接下來加快荃灣信息港、手機項目的建設速度,加碼添美網、趨勢網等漸成規模的科技公司的注資,進行更多、更大規模的業務催化,盡快早日登陸納斯達克,確實是星視接下來要做的,但這些還遠遠不夠。
除開銀行授信貸款額度外,星視目前還有上百億的現金儲備。
這些現金儲備加上可動用的銀行貸款,如何快速轉換為可靠的業務,產生可觀的利潤現金流,星視高層包括董事會成員在內,愁眉苦臉之余,也有很多分歧。
注資支持宏亞集團,將數碼零售業務以一座座商城的模式,往秣陵之外的華東地區擴張,是有相當不錯的前景,但問題在于投資體量巨大,同時還需要足夠長的建設運營周期才能初見成效。
在星視內部,主要分管荃灣信息港建設、運營的陳逸森,主張注資支持宏亞集團的數碼零售業務發展,袁可飛、林杰則傾向繼續加碼星視通訊電子,推動全新手機的研發。
移動通訊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不能等目前開發的三款手機產品確定為市場接受之后,再考慮新機型的開發;節奏太慢了。
技術研發工作絕對不能停,必須爭分奪秒進行更深厚的技術積累。
全新的手機研發,倘若不想采用星源時代的鋰電技術,也可以找國內另外兩家鋰電企業進行合作。
就算是對宏亞集團進行再一次的注資,袁可飛、林杰也傾向往計算機制造業務傾斜,畢竟這能跟星視通訊電子互補增益。
蝸巢科技+星源時代的發展模式還是值得借鑒的,星視現在有較為充足的資源,就應該集中資源,利用三五年的時間對某一領域進行重點攻堅,最終形成自身的核心優勢業務……
倘若看到一個新興業務有市場前景,就去插一腳,怎么可能將資源利用效率提到最高?
就算要多元化,也需要先有自身的核心業務進行支撐……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