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盈科技賬戶里也還預留十二億的資金儲備,用于跨境電商以及泛華商業的持續發展。
除此之外,他與許建強兩人手里還持有四億美元。
初步估算下來,就是既有的建設跟投資工作,有條不紊的開展下去,他們手里加起來還有高達上百億港元、近八億美元的資金剩余。
真是從來都沒有打過如此富裕的仗。
換誰不迷茫?
熊志遠也只能想到手機制造領域,才有可能容納這么大體量的資金。
其他領域的投資項目也要做,但容納不了如此體量的投資啊。
再說了,除開蝸巢科技、星源時代這幾年在電池、電源控制、微型電機等領域的技術積累外,他們這一年多時間,投了那么多的初創科技公司,也主要是集中在手機制造業的上游供應鏈領域,現在不應該順勢做他們自己的手機產品嗎?
“做手機真的可以,但咱們得提前說好,不能叫蝸巢手機!”徐亞云打趣道。
大家都朝蕭良露出“嘲諷”的笑容。
“你們說對了,但只說對了一半!”
蕭良撓著腦袋說道,
“這次在香港過春節,有幾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春節過后,會直接將星視的股票清倉掉,一方面也是找何宏泰他們聊一聊投資手機組裝工廠的事。大的方向,我希望大家一起做手機制造,但不做自己的手機品牌……”
“為什么?”熊志遠不解的問道。
移動通訊在未來人們生活中會變得越來越重要,成功能做出自己的品牌,所能收獲的影響力也是難以想象的。
“我至少十年內不會獨立做手機或者計算機及其他消費電子產品的品牌,你們誰要做,我會全力支持,”蕭良說道,“至于原因,一個是鋰電發展到現在還遠談不上瓶頸,作為星源時代的核心業務,不會隨便分心。還有就是做自有品牌跟更快速的打通上游技術瓶頸,很難完美兼顧,我需要有所取舍……”
蕭良扶持某一部件或元件廠商的發展,一旦有所突破,就可以從中低端到高端,向所有的手機廠商進行覆蓋,合作范圍廣,技術攻堅快,也更容易做出規模。
倘若蕭良成立自有手機品牌,他所扶持的零部件或元件器供應商,其他手機品牌怎么可能輕易接納?還是說舍此別無選擇了?
這點也適用于鋰電池——他真要做手機品牌或計算機品牌,鋰電池未來的銷量空間,一定會受到極大的擠壓。
還有更關鍵的一點,就是國內的信息電子產業技術水準,差距國外太大。
蝸巢科技倘若剛進入中低端領域,就引起國際巨頭的戒心,只能叫他們向中高端技術領域攀登的道路會變得更曲折、更艱難。
與其如此,還不如專心致志的做電池,做零部件,又或者先老老實實給其他手機廠做組裝、做代工……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