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話說的,不要臉面的人,你要嗎?”張殷彪吐槽道。
“誰說過來著?‘一個人所認可跟欣賞的,其實是對自己的復制’,”蕭良笑道,“我就當你這句話是在夸我。”
蕭良真正期待的,還就是眼下的情形:
香港電訊失去獨家經營權,發展不可避免會不斷的萎縮;星視一度受萬眾矚目的投資業務,更是受到互聯網泡沫破滅的惡劣影響陷入停滯。
移動通訊市場成為星視眼下唯一業績突圍的選擇。
而在即將成立的鴻盈科技的壓迫下,星視通訊電子不得不進入產業鏈上游,跟他們進行全面的競爭。
說來說去,還是江省一度自以為是的電子信息產業根基太薄弱了。
這時候能多一家像星視這樣體量的公司參與競爭,除了每年有數億的新增資金投入,以及初期每年就高達數十億乃至上百億的市場需求外,還能源源不斷利用鄭家及長和電訊的渠道,從外部引進更多的人才與更先進的技術,加速江省整個電子信息制造產業鏈的成熟。
那才是蝸巢科技將來所需要的沃土,此時的江省,還是太貧瘠了。
“各種材料都給你準備了一份,你這段時間要惡補這么多的材料,會比較辛苦,”蕭良跟張殷彪說道,“等你從廣省回來,再找個機會,跟蘇安建見上一面!”
“朱鹮電子產品線,放棄掉跟手機有關的全部業務,雖然得了一筆不錯的補償,但每年的主營業績下滑很大,”熊志遠說道,“蘇安建應該承受不少壓力,他這幾次見到你,有沒有要你幫著出謀劃策啊?”
朱鹮電子將手機項目轉給星視通訊電子,最終僅持有8%的股份,又將跟愛立信的手機合資公司(代工業務)股份都出售給星視通訊電子,雖然這一次交易獲得近十億的凈收益,卻被市場視為殺雞取卵的行為,而飽受批評。
“哪有那么多的謀跟策啊?”
蕭良嘆氣說道,
“我其實不是很喜歡上市。幾乎所有投資者都盯住短期的財務業績數據;幾乎所有相關的投資人,只要有能力,就會想方設法的要求上市公司馬上、立刻做出漂亮的業績出來,但是哪有什么業務是能無限增長下去的?蘇安建主持朱鹮電子十多年,迫于根基太淺,需要不斷的做出成績穩固地位。他這一點跟上市公司的處境很像,稍稍遇到頸瓶,不敢花太長的時間去磨,最取巧的方式就是換賽道、搞多元化,又或者玩資本運作。這么做,短期的數字肯定很漂亮,蘇安建有能力,又趕上好時代了,但根子還是浮的。我給蘇安建的建議,就是朱鹮電子不要考慮業績增長了,主營產品就抓住黑電、通訊設備及系統,以及相應的電子元器件三大塊,把拉長的戰線收縮回來!”
“蘇安建會接受你的建議?”熊志遠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