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哪怕在蕭良正式入主和永電子更名鴻盈科技重新上市之前,只要有星源時代提供背書,他們就已經能接到大量的零散訂單了。
不過,雖然現在手機代工業務有火爆的趨勢,但也沒有那么高的利潤空間。
鴻盈的超低報價,其實已經將目前正常的利潤空間給砍掉了。
再一個,何宏泰他個人的能力再強,也不可能在進行超高速產能擴張的同時,還能保證足夠高的工廠管理水準。
運營管理團隊大部分都是剛剛高薪聘請過來的新晉人員,需要時間熟悉、磨合,應聘入廠的青年員工也需要時間去熟悉生產線、去成長。
同時smt貼裝也不是完全沒有技術上的要求。
生產線的運轉,設備的維護,以及具體手機印制電路板的貼裝,手機結構件的沖壓制造以及最終的組裝、測試,都需要時間磨合。
前期的生產率,良品率都是一塌糊涂,復工率高得慘不忍睹。
與此同時,還要接入目前同樣不夠成熟的供應鏈企業,需要付出額外的技術、工藝乃至體系管理上的磨合成本。
這一切在財務上的表現,就是接單越多,虧損越狠。
拿蝸巢科技內部的話說,星源時代的坑剛填上,又迎來鴻盈科技這個新的大坑。
星源時代一直以來都是蕭良的個人公司,只要蕭良能保證星源時代的資金流不枯竭,隨便他怎么折騰都沒事。
不過,鴻盈科技作為獨立的港股上市公司,就不是蕭良作為控股股東一個人說得算的,在某種程度上,董事會的決策權力比蕭良更大。
而代表更廣大股東及投資人的董事會,最初能同意以如此激進的形式殺入手機代工領域,也是蕭良額外簽下了對賭協議:
鴻盈科技在實現盈利之前,蕭良以每年不低于10%的股價增漲幅度,向鴻盈科技提供不低于二十億的新增融資。
也就是說,鴻盈科技哪怕虧成鬼,蕭良明年也需要以不低于每股八塊四,買入鴻盈科技總值二十億的新股;后年需要以不低于每股十港元,買入鴻盈科技二十億市值的新股。
蕭良如果沒有能力提供承諾的定增融資,而鴻盈科技遲遲不能實現盈利,除了董事會將完全主導后續的發展方向外,蕭良還將最多注銷逾半對鴻盈科技的持股,以彌補其他投資者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