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只有星視通訊電子真正強大起來,有能力將我們投資的諸多實體都整合到旗下,真正行之有效的監管起來,才談得上真正的成功。”
聽鄭仲湘這么說,袁可飛也不再吭聲。
星視與香港電訊合并成立星視電訊有大半年了,但除了合并之初鬧出來的紛擾外,合并之后股價近八成的暴跌,除了星視原有的股東、投資人都普遍感到不滿外,原香港電訊的中小股東以及管理層更是怨聲載道。
也由于原香港電訊的中小股東及管理層的強烈抵制,星視電訊除了剛剛完成財務上的并表,任命周培薇擔任電訊集團的聯席財務官外,大體還是原先的管理團隊,繼續負責電訊集團的運營。
周培薇沒有嫡系團隊的支持,單槍匹馬到電訊集團擔任聯席財務官,只能做一些淺表的財務監督工作;鄭仲湘現階段很難對電訊集團的運營進行行之有效的監管。
此外,星視與香港電訊以股權置換的形式進行合,這導致鄭仲湘與原星視管理團隊對全新星視電訊的持股,已經大幅降低到32%;而原先星視的投資人(機構),要么對暴跌的股價有很大不滿,要么就是迫切想擇機套現離場,都無意加入董事會。
這也導致在星視電訊最新的董事會里,鄭仲湘他們的聲音也不再占絕對多數,大不起來。
電訊集團除了原先的管理團隊有人入選董事會外,還有兩名股東作為外部董事入選董事會,這也決定在董事會層面,電訊集團無需事事都遵從鄭仲湘的意志行事。
合并怎么可能沒有后患呢?
星視電訊就有后患!
而說到他們對星視恩益的控制權就更弱了,目前僅僅是名義上的控股權,但星視恩益的管理團隊,依舊是恩益電氣以及華瑞電子的派出人員為主,陳逸森僅僅代表星視負責聯絡工作,更談不上有效監管。
這一切的根本,主要還是星視從一開始就不是什么實體企業,管理團隊以投資業務為主。
星視通訊電子勉強算是星視發展實業的基本盤,但發展的時間太短了,實力還很弱小,運營管理團隊還存在很大的不足,還談不上向這些外圍投資輸送嫡系管理。
袁可飛擔心明通與宏亞強行合并會有后患,最主要也是宏亞為他們最看重的資產,it連鎖零售以及pc制造銷售的運營管理團隊,是韓家兄弟辛苦一手帶出來的,一個個都是韓家兄弟的嫡系心腹,是不可能輕易被人瓦解的。
除非韓家兄弟太蠢,完全不懂籠絡人心。
絕非合并成新公司后,劉柏掌握了控股權,原宏亞的管理團隊成員一個個納頭便拜,從此與韓家兄弟恩斷義絕,只對劉柏唯命是從。
事情從來就沒有這么簡單的。
不過,鄭仲湘這時候拿星視通訊電子說事,袁可飛也只能閉嘴,知道他們沒有資格替別人擔憂這些有的沒的。
說起來這也是蕭良最大的優勢所在。
蕭良一步步從無到有,親手創建了宿云生物、南亭集團、星源時代、蝸巢科技,徐立桓、紀紅群、顧培軍、何雪晴、陳祝、張叔毅、周軒、沈奕、徐琛、王新這些人,哪個不是從微賤之中,跟隨著他一起崛起?
在這樣的基礎上,蕭良再去收購和永電子的控股權,重組以發展oem業務為主的鴻盈科技,至少從管理以及貫徹蕭良個人意志等方面,要容易太多。
即便在這個過程中,原和永電子還是有不少管理層心不甘情不愿,但蕭良除了溢價贖買股票請其出局外,剩下的都是強力壓制,主要憑借的是鴻盈科技全新而龐大的管理團隊,大半人員都是從星源、蝸巢科技抽調,蕭良不懼有人敢做妖。
而此時直接領導鴻盈科技龐大管理團隊的三駕馬車,除了何宏泰極欽佩蕭良的個人能力,深深為星源時代創造的奇跡折服外,張殷彪、顧培軍更是蕭良直接帶出來的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