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張運岳與蝸巢科技無仇無怨,腆著臉說蝸巢科技這次重大發現有秣陵的一份功勞,甚至當成秣陵這兩年的科技成就,寫進各種政府工作報告之中,還真沒有誰能站出來說他錯了。
只是韓文松心里那個別扭勁就強烈了,但他同樣不能說張運岳這個說法就是錯的。
就算韓文松不想跟蝸巢科技沾上關系,但秣陵市委市政府科技口以及相關的官員,誰不想跟這次重大發現沾點邊?
就拿秣大來說,校領導到普通的教職工,往后又有幾人能在外人面前,熬住不說參與石墨烯發現與研究的,主要都是秣大出去的專家學者?
要不是這種與有榮焉的心態,秣陵市委市政府舉辦第二屆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論壇,如此賣力的推介晶辰微電子這次在dsp芯片開發上的重大突破,又是為了什么?
單純是韓文松個人意志使然?
在張運岳看來,王相泉這次也未嘗不是這樣的心態……
王相泉九八年調到江省任省委書記,不僅當時是他第二次,到第二個地方擔任封疆大吏,他當時年齡都已經六十二歲了,甚至很多人以為他最多過渡兩年,就要給劉格讓路。
王相泉到江省的自我定位,應該也是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就夠了,推動各項工作不急不躁,更多的表現機會都讓給劉格。
當然,要是在注定在自然科學史留下濃重一筆的重大發現里留下痕跡,王相泉又豈能免俗?
哪怕王相泉之前與星源并沒有什么交集。
當然,要說王相泉與星源完全沒有交集也不準確,九八年王相泉剛到江省上任不久,就到東洲調研視察獅山港口建設工作,當時還做出秣陵鋼鐵集團、江化集團到獅山灣籌建生產基地,促進獅山灣發展的指示。
然而地方上卻沒有拿王相泉的指示當回事。
省江化集團是被國家石油化工集團合并之后,才將新的大型煉化基地建在獅山灣,但這已經跟江省沒有關系了,是國家石化、國家石油兩大央企之間的博弈所致。
秣陵鋼鐵集團卻是秣陵市屬企業,當初集團上下強烈抵制東進,到獅山灣籌建新生產基地一事最終不了了之。
這事不僅令王相泉大為光火,多次在公開場合批評省市國企不講格局,難堪大任,秣陵鋼鐵集團也是自食苦果。
獅山灣對秣陵鋼鐵集團絕望之后,鋼鐵產業園就重點引進民企常林鋼鐵集團入駐,不僅提供優廉而充足的工業建設用地,盡可能從地方上擠出更多的信貸資源予以支持。
到今年年中二期工程建成,常林鋼鐵就將形成四百萬噸粗鋼兼鋼材的冶煉產能。
而國內為擺脫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自九八年加快經濟體制改革,促進內需增漲,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實施相對寬松的貨幣與財政政策,首先促進鋼鐵產業走出持續四五年的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