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陽這邊早已經再次派出了使者,把贖回這些男神的條件送了過去。
而孔雀帝國那邊,則是耽擱了一些時日,這才最終由出使人帶著孔雀帝國的使者回來了。
這位孔雀帝國的使者,帶來了孔雀帝國皇帝及梵天上神的親筆信。
寧唐這邊也收到了出使者帶回來的消息,據說孔雀帝國的皇帝,和梵天上神發生了一些分歧。
孔雀帝國的皇帝據說還想再戰,并且極度不愿割讓領土。
但是梵天上神那里,卻受到了另外一些上位神的壓力,不得不同意贖回那些男神的條件。
所以,最終是梵天上神壓制了孔雀帝國的皇帝,最終迫使皇帝同意了割地贖人。
而這其中,故意放出去的那個要強割那些男神神格送給女神的流言,也起到了相當的作用。
其實,孔雀帝國的皇帝就算是想再戰,他也戰不了了。
林芝衛邊境一戰,孔雀帝國的普通官兵軍隊損兵折將,可謂是傷筋動骨、元氣大傷。
雖然說帝國不是再沒有軍隊可調了,但是如果再想調動別的地方的軍隊繼續打,說不定帝國的中央政府就壓不住地方上的那些諸侯了。
孔雀帝國和大陽帝國雖然都自稱是帝國,但這兩個帝國的成色是不一樣的。
大陽帝國是一個完全的中央集權政府,是由皇帝任命和派出各級官員到各個地方任職。
所有的官員當然是直接對中央政府負責的;至少在核心地盤上,大陽帝國是一個整體。
雖然說大陽帝國對有些地方的統治,也使用羈縻政策;但這些地方并非核心地盤,在必要時是可以暫時放棄的。
而且,借助儒門學宮這個亦修亦官的存在和成熟的科舉制度,大陽帝國有著很完善的官吏選拔制度。
而孔雀帝國,就完全不一樣了。
孔雀帝國與其說是一個完整的帝國,還不如說是由眾多土邦組成的一個聯邦。
孔雀帝國的皇帝很像是周天子,各個地方土邦的王就像是諸侯。
這樣一看,孔雀帝國其實也不過是一眾土邦之中,實力最強的那一個而已。
甚至,整個孔雀帝國的語言、文字、貨幣和度量衡都沒有統一。
皇帝對于整個帝國的統治,其實不過是名義上的統治而已。
皇帝對于土邦的軍隊,有一定的調動權,但是并沒有直接的指揮權。
這一次對大陽的戰爭,大約有五萬人是皇帝直轄的軍隊,剩下的全是從各個土邦調動過來的軍隊。
這就很有些烏合之眾的味道了,所以這一次普通人軍隊首先被打崩,也就不奇怪了。
這一次戰敗,并不僅僅是一場敗仗這么簡單。
它對孔雀帝國皇帝的威望,甚至是那些參與戰爭的神的威望都產生了影響。
而那些土邦的軍隊之所以會參與戰爭,其實就是來占便宜的。
現在便宜沒有占到,反而大虧特虧。
現在就是皇帝想接著打,土邦的那些王們肯定是不會陪著他繼續玩了。
他如果敢再玩下去,說不定就有土邦的王們要造反,然后取而代之了。
但是,皇帝也實在不愿意割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