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當以菩提心去面對。
佛主曾經有云,即使明天便是世界末日,也要在庭院中種滿蓮花。
面對這世間所充斥的八苦,我等所持的態度應當是,此際正當修行時。”
“廣智師叔!這世間除了有很多苦難,還有很多誘惑亂我們的心智,是我們修佛路上的障礙。
請問面對這些誘惑,我們當何以處之?”
寧宋道:
“我等當以空心處之!
爾等須知,這世間的一切,如夢如露,皆是不長久之物。
諸行無常,諸法空相。
爾等須抱著一顆無所求之心來面對這世間的諸般誘惑。
所有的誘惑,無不出自于自己本身的欲望,無不出自于有所求。
須知所求即便得到,亦如手中之水,不可長存。”
這一上午的時間,寧宋舌燦蓮花地給前來聽講的人講經。
獲得的反響還是挺大的,大家對于他這種說起來能讓人聽得懂的講經,還是非常歡迎的。
最后,僧眾們知道他的偈詩寫的好,一起請求他現場再做詩一首。
寧宋此時卻猶豫道:
“再寫一首偈倒是簡單。只是又怕弄出佛跡示顯,弄得寺中又是一番活動,有些麻煩了。”
不過在僧眾們的再三請求之下,寧宋還是“寫”了一首:
多年行腳覓歸途,
入室知為道路愚。
檢點舊時新衣缽,
了無一物可提扶。
這一次,靈山寺又顯現了一些佛跡。
不過比之之前,卻是小了許多,沒有那么大的動靜了。
但是在這里聽講的一眾僧眾們,卻是絲毫沒有減少對寧宋的尊敬。
之前寧宋就說了,就隨意寫一首吧!
這也就是說,廣智大師并不認真的寫上一些東西,都是可以得到佛主的嘉許贊賞的。
寧宋看著透過經壇就能看到的佛跡,嘆了一口氣。
向下面最年長的一位僧眾道:
“你去告訴大家一下,不過尋常而已。讓大家不必興師動眾。
以后,這種事可能會經常出現。”……
待到聽講的一眾僧眾散去,寧宋從經壇那里出來的時候。
他看到了不遠處滿臉堆笑,一副狗腿子模樣的廣法和尚。
只見他異常恭敬地湊了上來,道:
“廣智師弟!剛才的佛跡示顯,又是您引動的啊?”
“是啊!廣法師兄!只不過應聽講的一眾僧眾的要求,又寫了一首偈詩而已。”
“師弟果然不愧是佛子啊!如此得佛主眷顧。”
“廣法師兄!不知你外門首座的位子坐得可好?最近可還順利?”
“托師弟的福,順利!太順利了。
要不是受師弟的點撥,我還不知道我的所長在哪里呢!
原來我是戰戰兢兢的,生怕哪天佛主降下責罰。
現在想想,我在那方面就不是塊材料;用現在這種方法為僧眾、為佛門服務,也是不錯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