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曹植。”
“白馬篇。”
詩成驚圣人。
柳隨風三人對視一眼,同時點頭。
這首詩,寫得確實不錯。
風格雖然相對古早,但氣勢卻頗為健勇,有一往無前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以馬喻人,生動形象。
是一首好詩。
而且落款曹植,顯然與《洛神賦》同一系列。
如此,當真值得期待。
萬一再出一篇動天地……
那場景,只是想想都讓人激動。
這一瞬間,三位大儒都露出久違的期待之色,迫不及待想看看陳懷義能假借曹植之名寫出多少好詩好詞好文章。
然后,他們的愿望立刻得到滿足。
第二篇。
“曹植,贈白馬王彪。”
“黃初四年五月,白馬王、任城王與余……”
“謁帝承明廬,逝將歸舊疆……”
“太谷何寥廓,山樹郁蒼蒼……”
“玄黃猶能進,我思郁以紆……”
“太息將何為,天命與我違……”
“苦辛何慮思,天命信可疑……”
賦成,驚圣人。
天空中,剛剛因《白馬篇》而面世的圣人干脆端坐云端,靜靜地俯視著陳懷義。
柳隨風三人又驚又喜。
喜的是陳懷義果然又拿出一篇與《洛神賦》風格如出一轍的賦。
驚的是陳懷義果然沒有撒謊,他真能以虛構的人物進行創作,創作的詩詞文章與虛構人物身份特征完全吻合。
這篇《贈白馬王彪》中的知識點與《洛神賦》完全一致,有清晰脈絡可言。
而曹植在陳懷義口中,卻只是腦中鴻篇巨著中不太重要的一個角色。
可就是為了這么一個不太重要的角色,陳懷義卻配了這么多這么精彩的詩詞文章。
重要角色呢?
如果每個角色都這么用心,那數以萬計甚至數以十萬計的角色累積下來,那得是多么宏大的一部作品。
這部作品真要面世,成圣怕是信手拈來。
就連成就的圣人文位,恐怕也比普通圣人更強。
想到這里,對視一眼,再次確認內心想法,一定要守護陳懷義成長起來。
如果因為他們三人失誤導致陳懷義發生意外,必然內疚終生。
陳懷義則專心致志揮毫潑墨。
他要以最快的速度拿出十篇驚圣。
不!
十篇還不保險!
十二篇!
正好曹植有十二篇賦文傳世。
一口氣全拿出來。
還能搞個合集。
陳懷義想到這里,也不遮遮掩掩,一口氣搬出《幽思賦》《迷迭香賦》《釋愁文》《髑髏說》《歸思賦》《九愁賦》《閑居賦》《登臺賦》《神龜賦》《酒賦》《芙蓉賦》。
十一篇賦文加一首詩。
一氣呵成。
一篇接一篇。
蕭銀鈴磨墨速度幾乎趕不上陳懷義用墨速度。
柳隨風三人全程守護。
而天空中的圣人虛影也安安靜靜地等待,不言不語,就那么靜靜地注視著陳懷義。
等陳懷義落筆,才輕輕開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