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懷義恭敬行禮。
肖銀鈴大喜,揮手取出桌椅筆墨紙硯,鋪好,磨墨:“師弟,請。”
陳懷義再行禮,提筆,舔墨,寫下這篇師說。
最后更直接留下“唐,韓愈”這個化名。
但最后一句被他刪掉了。
到“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此而已”為止。
這也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更適合現在的場合和氣氛。
落筆。
天地再次大震。
依舊是日月齊放光明,天地翻騰震動。
但烈度比上一次更強。
鬼神吟誦之聲更宏大,誦讀次數也更多。
一遍又一遍。
全文誦唱。
一時間,全夏天所有人都被徹底震驚。
一天之內,連出三篇動天地。
一首詩,兩篇文章,簡直駭人聽聞。
這是正常人能干出來的事情?
圣人轉世怕也做不到。
那首詩也就罷了。
兩篇文章,一篇比一篇嚇人。
《陋室銘》說“德”,主要針對個人,講私德。
可這篇《師說》講的卻是為師之道,求學之道,會直接影響每人,其中理念更是直擊人心,直面當下學子求學時經常遇到的種種弊端。
更透著一股子年輕人敢于挑戰陳舊、老套事物的銳氣。
一句“弟子不必不如師”更如一把利劍,瞬間劈開一些老舊的規則,為儒道修行打開一扇全新的大門,讓年輕學子看到一個全新的世界。
那種震撼,猶如有人劈開暗室的房頂,使煌煌光芒直射而入。
那種感覺,只有身處黑暗中的人才能明白。
這時,圣人開口:“這篇文章,比《陋室銘》更好,結構、文字暫且不說,只立意便極高極遠,與儒道思想更契合,只此一篇文章,便可為天下師。
“同樣,《師說》一文也可全圣道,可為圣道基石,使圣道更宏大更完整。
“自此之后,無論師生,皆須鉆研此文,并以身為則。”
話音落下,圣人虛影消散。
無人注意到,圣人虛影消散時,海量原創文氣涌入陳懷義體內,匯聚在文心內。
即便如此,依然有海量原創文氣逸散在天地間。
異象結束。
全場死一般寂靜。
當事人李夫子宛若木雕,手持長劍一動不動,眼神都凝固不動,還沒有從剛才的震撼中回過神。
內心,更復雜。
我只是面子下不來,想要個道歉,你怎么非要搞出這么大的動靜?
你是大儒柳隨風徒弟,我還真能殺你不成?
真要殺你,你有還手之力?
這下好了,全天下所有人都會知道這篇文章的來歷。
我李景榆之惡名將會伴隨這篇《師說》流傳千古。
恨啊!
早知道,就當什么都沒看見。
想到這里,李景榆又恨又悔,一口鮮血噴出,萎靡倒地,倒轉長劍朝心口扎去。
看到這一幕,所有人大驚。
包括陳懷義。
他只想裝比,可不愿意因此背上逼死夫子的惡名。
肖銀鈴也急忙救援。
但李景榆是大學士,他一心求死,無人能阻攔,兩人沒靠近便被震飛。
完了!
長劍刺心,便是不死,一輩子修行也完蛋了。
心臟位置可不止有心臟。
還有文心。
自刺文心,便是自毀修行,毀了就是毀了,沒有補救手段,重修都不行。
人可以有好幾次生命。
但文心只有一次。
連圣人也無法愈合破碎的文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