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雪山莊。
聽雪山莊外始終熱鬧非凡,甚至越來越熱鬧。
不斷有人自遠方而來。
只為一睹“楷書之母”的風采。
這可是原版。
所以,山莊外的人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
與此同時,本地大小商販看到商機,陸陸續續在周圍搭起棚子擺開攤位,售賣些茶酒吃食以及地方特產。
當然,也不乏一些投機取巧之輩以陳懷義的名義販賣一些“陳懷義家桃樹種子”“陳懷義用過的硯臺”之類小玩意兒。
雖然熱鬧,卻沒有人敢亂來。
一則有周承宗和數千天機閣密探暗中維護秩序。
二則大部分人自認為扛不住陳懷義的“一尺寒光”。
偶有醉漢或者不知天高地厚者鬧事,也被其他人迅速拉走。
大部分人只想近距離觀摩陳懷義的真跡順帶著看看有沒有機會沾點好處,可不愿意被那些亂七八糟的人攪了局面。
萬一惹陳懷義不開心,吃虧的是他們自己。
啥好處?
其他不說,高品質原創文氣算不算?
雖然殘留不多,但質量更高,整體效率比自己閉門苦修要高許多。
很多人都盼著陳懷義再做好詩,最好每天來那么兩三篇。
也因此,聽雪山莊門口越來越熱鬧。
幾天過去,甚至有人開始施工建造新的房舍。
一片荒野,卻有進化成鄉鎮的趨勢。
趙青瑤很不忿:“仲宜哥,要不干脆把他們趕走?”
“不用。”
“那,咱們悄悄離開?重新找個安靜的地方定居。”
“也不用。”
“就在這里?”
“嗯,只要他們不砸門翻墻就行,反正他們的聲音傳不到院子里,不影響咱們的生活和修行。”
“就是感覺不舒服。”
“把他們當作免費保鏢就行。”
“這倒也是……”
如此。
陳懷義徹底在聽雪山莊住下。
幾乎不出門。
悶頭修煉。
抽空研究趙青瑤弄來的原版《花間刀》。
這原版《花間刀》不止是一套刀法,還自帶內功,在江湖上也是中三品的刀法。
也是這個時候,他才知道真氣也有各自的屬性,因個人體質、修行功法不同而有所差異,有的能相容,有的卻相克,有的武技需要搭配專屬真氣才能發揮出最大威力。
再仔細琢磨,真氣的修煉與運用還真別具一格。
確實是由內而生,是標準的內煉功法。
與儒道法門截然相反。
威力不如文氣。
但更精妙,操控隨心,練到一定境界,也頗有神妙。
與金庸小說中內功理論頗為相似。
陳懷義嘗試著修煉真氣。
卻沒想到,竟然真的找到了氣感。
而且與儒道功法不沖突,各行其道,互不干擾。
有意思!
以前就沒有人嘗試過?
還是說……嘗試過但收益不高?
大概率是后者。
因為獲得文位之后,只要用心誦讀經典詩詞文章便可自行汲取文氣,省時省心省力,威力還大,何苦去修煉上限很低的真氣?
陳懷義琢磨半響,總覺得應該嘗試。
試試就試試。
反正我不用苦苦修行,寫幾首詩就是海量原創文氣填滿文心。
花點時間研究真氣也不虧。
有收獲最好,沒有收獲也沒什么損失。
所以,陳懷義看似在苦苦修行,實際上卻在對比兩個版本的《花間刀》,尋找不同,研究區別,修煉真氣。
一時間,院子里處處是刀光。
他儼然一個江湖刀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