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陰縣衙就坐落在西城東頭,坐北朝南,門口有兩尊與人等高的石獅子,紅棕漆的大門兩側,擺著兩只大鼓。
只不過大鼓上落滿塵灰,似乎很久都不曾有人擊鼓。
縣衙大院之內,房舍眾多,除了前后三堂,縣丞衙、典史衙、主薄衙、三班班房、六房屋、稅庫、銀局、架閣庫、監牢等院落都是前后有序,而且縣衙的東北角專門有一處院落,提供給縣令居住。
大梁各縣的縣令幾乎都是上面派下來,很少有本地人擔任縣令。
而且通常來說,只要不出什么差錯,三年期滿,往往都會升遷,即使無法升遷,也會調派到其他地方。
所以縣令很少有在當地置辦宅邸,都是住在縣衙之內。
此外縣令住在縣衙,有什么事情也能及時處理,還能給人一種勤勉于公兢兢業業之感。
縣衙監牢設在西南角,分為男監和女監,進入監牢大院的門內,邊上會有一處獄神廟,用來祭祀獄神,如果監牢太滿,獄神廟也可以用來臨時關押囚犯。
魏長樂三人被帶到山陰縣衙后,便是先關進了獄神廟內。
廟內左右兩處角落各用木柵欄圍了一個監牢,比較寬敞,每一個都能關上十來個人。
不過三人被關進獄神廟之時,里面卻是空蕩。
捕快們更是在進入獄神廟之后,直接用木枷套住了魏長樂和彘奴的雙手。
不知是否因為覺得老魏古年紀大,不足為慮,所以只是反綁了雙手,并無戴上木枷。
監牢內頗為空曠,除了地面上有幾張破草席,再無它物。
三人盤坐在破爛的草席上,背靠著冰涼的墻壁,空氣中漂浮著濕冷發霉的味道。
“二爺,你怎么不亮明身份?”等幾名捕快離開之后,彘奴才小心翼翼問道:“為何要受他們欺負?”
魏長樂并無回答,而是向老魏古問道:“老逼登,山陰縣令不在,縣衙誰管事?”
“縣丞。”魏古立刻道:“縣丞是縣衙里的二把手,縣令不在的時候,大小公務都是由縣丞來掌理。”
“所以那個姓汪的捕頭現在是受縣丞管?”
“縣丞可以管,但三班衙役的頂頭上司是典史。”魏古當下將縣衙里的結構大致說了一下。
縣衙最大的自然是知縣老爺,他麾下有兩個副手,一個是縣丞,一個是主薄。
這三位都是有品級的朝廷命官,屬于編制內人員。
三位朝廷命官之下,便是典史,又稱首領官,只是沒有品級,屬于不入流。
接下去就是三班六房:三班是皂班、快班、壯班,各自負責儀仗站堂、查案緝捕、看守巡邏等事務;而六房則是對應朝廷六部,各司其職。
“今日那幾名捕快腰系捕兇索,那就都是快班的人,姓汪的必然是快班捕頭了。”魏古娓娓道來:“不過他們也只能到緝捕這一步,沒有資格給人定罪。定罪需要過堂受審,人證物證俱全,知縣最終判定。而且就算知縣定了案,也要送呈州府,一級級稟明,如果是死刑案,還必須要送呈京都刑部,由刑部簽令才可最終定案行刑。”
魏長樂笑道:“看來你也不是一無是處。”
老魏古只是呵呵一笑,問道:“二爺,咱們接下來怎么辦?總不能真被一直關在這里。”
魏長樂沒有回答,只是抬頭看著屋頂,若有所思。
片刻之后,魏長樂才問道:“今日入城所見,你們有何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