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太空艙椰子林附近更是成了“手工作坊”和“交易市場”。
沙灘一角,季如歌坐鎮,身邊圍滿了人。她依舊是那副清清冷冷的樣子,但手里不停,耐心地示范、指點:“這里鉆孔,手要穩。”
“這兩個貝殼顏色搭在一起好看。”
“繩子從這里穿過去,打個死結。”
“粘這個角,膠少點。”
姚氏、賀氏幾個做完飯的媳婦也加入了學習的隊伍,她們手巧,學得最快。很快,在季如歌的指導下,第一批像模像樣的貝殼風鈴、小魚、海星掛飾做了出來。
當第一個婦人,捧著自己和女兒合力做好的、由七八個彩色小貝殼串成的簡單風鈴,忐忑地遞到季如歌面前時。
季如歌拿起來看了看,貝殼選得干凈,孔鉆得還算規整,繩子也系緊了。她點點頭:“不錯。簡單風鈴,手工尚可。三十文錢。”說著,數出三十文枚黃澄澄的銅錢,放到婦人手里。
“真……真給錢了!”婦人看著手里的銅錢,激動得差點跳起來,眼淚在眼眶里打轉,拉著女兒對著季如歌連連鞠躬,“謝謝季姑娘!謝謝季姑娘!”
這實實在在的三十文錢,如同最有力的號角!
“季姑娘!收我的!我做的小魚!”
“我的風鈴!您看看!”
“還有我的海螺哨子!吹得響!”
場面瞬間火爆!大家爭先恐后地把自己做的“作品”遞上來。季如歌來者不拒,拿起每一件,仔細看幾眼,然后干脆利落地報出價格:“小魚,貝殼粘合不牢,十文。”
“風鈴,樣式新穎,貝殼搭配好,三十五蚊。”
“海螺哨子,打磨光滑,音色清亮,二十文。”
“……”
銅錢叮叮當當,不斷地從季如歌手中流出,落入一雙雙粗糙的、帶著海腥味和貝殼粉末的手中。拿到錢的人,臉上綻放的笑容比陽光還燦爛。沒輪到的,更加賣力地低頭打磨、鉆孔、穿繩。
海邊沙灘上,不再是單純的咸腥和飯香,更彌漫著一股專注、希望和收獲的氣息。叮叮咚咚的貝殼碰撞聲,伴隨著銅錢的脆響,還有人們壓抑不住的喜悅低語,匯成了一首奇特的、充滿生機的海邊交響曲。
顧奶奶看著沙灘邊上熱火朝天的景象,看著孫媳婦姚氏正認真地教一個半大孩子粘貝殼,看著沙灘上那些彎腰撿拾“寶貝”的身影,布滿皺紋的臉上,笑容無比舒展。她仿佛看到,無數條新的活路,正從這片曾經只意味著貧瘠和風險的海灘上,蜿蜒生長出來。那些叮當作響的貝殼風鈴,串起的不僅是孩子們的巧思,更是沉甸甸的、能攥在手心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