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去看老獵人處理獵獲的雪狐,驚嘆于皮毛的潔白柔軟。隨拍機記錄下老獵人靈巧的剝皮技巧。
他參加了一次小型的雪橇比賽,坐在顛簸的雪橇上,嚇得大呼小叫,隨拍機記錄下飛速掠過的雪景和他的驚叫聲。
他甚至大著膽子,跟著季如歌去視察了一個邊境的小貿易點,用隨拍機拍下了北境人如何用毛皮、藥材和南來的商人交換鹽鐵、布匹。
每次記錄完,他都會把隨拍機交還給季如歌。過一兩天,季如歌會讓他去看“剪輯”好的“vlog”。
看到那些零散的片段被巧妙地連接起來,配上文字(雖然他看不懂那些跳躍出現的方塊字)和音樂,變成一段段生動有趣的短片,趙奕總是感到無比新奇和驚訝。
村民們也通過這些短片,看到了一個他們熟悉的、卻又有些不一樣的北境生活。他們看到趙奕這個“南境來的小子”出糗、驚嘆、學習,也覺得很有趣。
一些人開始主動招呼他,給他展示一些手藝,或者請他品嘗新做的食物,希望被他那個“黑盒子”記錄下來。
趙奕依然不算一個“有用”的人,武力低下,干不了重活。但他不再像以前那樣無所事事,整天沉浸在沮喪里。他找到了一個奇怪但適合他的位置。
他開始更主動地去探索北境,帶著一種展示和分享的心態,而那個神奇的“隨拍機”,以及背后更加神奇的、能制作出“vlog”的季如歌,讓他對這個地方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和一種莫名的崇拜。
他覺得這位北境女村長,手里掌握的東西,恐怕遠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多。
趙奕逐漸習慣了帶著“隨拍機”在萬福村的生活。最初的震驚和懵懂過后,他發現這確實是一件適合他的差事。
不需要揮汗如雨,不需要打打殺殺,只需要用眼睛去看,去發現,然后把他覺得新奇有趣的東西,用那個黑方塊記錄下來。
他開始更細致地觀察周圍。他發現北境的食物雖然粗糙,但別有風味。一種用酸漿果和獸肉一起長時間熬煮的濃湯,酸香開胃,能驅散嚴寒。
他特意讓制作湯食的老婦人對著隨拍機講解了幾句,雖然老婦人說得磕磕巴巴,畫面也晃動得厲害,但季如歌后來給他看的“成品”里,這段卻被保留了下來,還配上了跳動的文字(趙奕依舊看不懂,但覺得很有趣)。
他發現北境人用某種堅韌的草莖編織各種實用的筐簍和墊子,手法巧妙。他蹲在旁邊看了很久,嘗試自己動手,卻編得亂七八糟,引得編織的婦人發笑。這段笨拙的學習過程也被記錄了下來。
他甚至壯著膽子,在村民的帶領下,去看了夏季才會短暫出現的“極晝”現象邊緣,雖然只是遠遠看到天際線處持續不落的昏黃日光,也讓他驚嘆不已,對著隨拍機語無倫次地描述了半天。
他交還隨拍機的頻率越來越高,記錄的內容也越來越雜。季如歌似乎來者不拒,照單全收。
每次看過“剪輯”好的“vlog”后,趙奕都會對那個神奇的黑方塊和季如歌的手段有新的認識。
那些零碎的、甚至有些混亂的原始記錄,經過某種他無法理解的處理后,變得連貫、有趣,重點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