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的游客、敏銳的商賈、甚至還有一些暗中觀察的學者和探子,懷揣著各種目的,涌入了這片對他們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
北境的“特色觀光業”在季如歌的精心策劃和趙奕鏡頭的大力宣傳下,迅速走上了正軌,并且愈發成熟。
游客們不再僅僅滿足于看極光、住酒店、草原騎馬這“老三樣”。北境方面開發出了更多深度體驗項目:“工坊探秘”:游客可以參觀特定對外開放的工坊,看到北境如何利用改良技術批量生產優質皮具、鍛造精良刀具、加工特色食品。他們驚嘆于流水線的效率和工匠的嫻熟技藝,對北境的生產能力有了直觀認識。
“農莊體驗”:游客可以前往模范集體農莊,體驗采摘北境特有的寒地果蔬,品嘗農家飯,了解北境如何在高寒地區發展農業,保障糧食供給。
“文化沉浸”:萬福村的“文化展示中心”成了熱門景點。里面的沉浸式光影體驗廳讓游客流連忘返,而新增的“北境歷史長廊”(經過精心編排)則向游客講述了北境如何從一片苦寒之地,在現任領導者帶領下發展到今天的艱辛與輝煌,subtly強化統治的合法性與功績。
“軍事展示”:在嚴格控制的特定區域和時段,游客可以遠觀北境軍隊的操演。整齊的隊列、精良的裝備、高昂的士氣,無聲地展示著北境的武力,既是一種威懾,也是一種吸引(對部分崇尚武力的游客而言)。
這些項目環環相扣,既展示了北境的美好、新奇、強大,又避免了核心機密的泄露。所有行程都在北境人員的引導和監督下進行,游客看到的,都是北境想讓他們看到的。
巨大的客流帶來了巨大的財富。酒店住宿、餐飲消費、商品購買、項目體驗……每一項都價格不菲,為北境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政收入。這些資金又被迅速投入到新一輪的建設、技術和軍備發展中,形成良性循環。
更重要的是,這些親眼所見、親身體驗的南境游客,成為了北境最有力的“口碑傳播者”。他們返回南境后,帶來的不再是模糊的傳聞或零星的“照片”,而是成體系、有細節的見聞。他們談論北境的整潔有序、高效生產、強大軍力、獨特文化,其說服力遠超北境自身的宣傳。
南境新帝樂見其成。開放旅游不僅緩和了邊境緊張,帶來了稅收(對入境商品和人員征收關稅),轉移了國內部分對現狀不滿的注意力,還讓他能借此機會,以北境為參照,推動一些南境內部的有限改革,比如鼓勵工商、改善市政等。他甚至暗中允許一些官員以私人身份前往北境“考察學習”。
當然,暗流依舊存在。南境朝廷中仍有頑固派對此憂心忡忡,認為這是在“飲鴆止渴”,擔心北境的文化和影響力會腐蝕南境根基。北境內部也有聲音擔憂過度開放會帶來安全隱患,稀釋北境自身的文化認同。
但總體上,和平與交流成為了主流。邊境線上,劍拔弩張的氣氛大為緩解,取而代之的是繁忙的市集和往來的人流。
趙奕的工作重心也發生了轉移。他不再需要偷偷摸摸地記錄,而是成為了北境官方的“首席記錄官”和“宣傳總監”。
他帶領著一個團隊,負責拍攝制作官方宣傳片、旅游推廣片、甚至是一些記錄北境建設成就的紀錄片。他的鏡頭更加宏觀,也更加注重策略性,每一幀畫面都服務于北境的整體形象塑造。
:<a>https://5141e448d.xyz</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