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如歌并未因女兒是女孩而限制她的興趣,反而時常抱著她,指著地圖,用淺顯的語言講解山川地勢、部落分布、邊防要點,甚至是一些簡單的戰略布局思路。季寧聽得似懂非懂,但那雙酷似季如歌的眼睛里,卻閃爍著明亮而好奇的光芒。
這一日,季如歌正在議事堂與幾位長老商討與西域擴大貿易線路的細節,五歲的季寧又溜了進來,趴在地圖前看得入神。
一位長老見狀,笑著打趣:“小寧兒看得這么認真,將來是不是也想當女村長,像你娘一樣啊?”
季寧抬起頭,小臉一本正經,奶聲奶氣卻口齒清晰:“我不要當村長。我要當大將軍!幫娘親打壞人,守護北境!”
稚嫩的話語引得滿堂大笑,長老們只當是孩童戲言。唯獨季如歌沒有笑,她看著女兒那認真的小模樣,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深思。
晚上,季如歌對鳳司瑾提起此事。鳳司瑾聽后,沉默片刻,道:“寧兒性子像你,有主見,有魄力。若她真有此志,倒也不失為一條路。只是……這條路注定艱辛。”
“北境的未來,不該被性別或舊俗束縛。”季如歌語氣平靜卻堅定,“她若真有將才,我便會給她機會。明日開始,讓她跟著星洲去校場看看。”
鳳司瑾點頭:“好。昭兒那邊,對律法和工造興趣日濃,或許可以讓他跟著工坊大匠和律法長老多聽聽多看。”
夫妻二人就著兒女的教養問題,達成了共識:因材施教,尊重其志趣,并提供盡可能多的機會讓他們去嘗試和選擇。
于是,從第二天起,季寧的生活里多了一項新內容:跟著小舅舅季星洲去軍營校場。季星洲起初覺得帶個奶娃娃去校場簡直是胡鬧,但季如歌發了話,他只得照辦。沒想到季寧一點也不怕那些操練的士兵和金屬碰撞聲,反而看得津津有味,甚至模仿著士兵的動作比劃,惹得將士們又是好笑又是喜愛。
而鳳昭則開始頻繁出入工坊和律所,安靜地觀察、傾聽,偶爾提出一些雖然稚嫩卻角度刁鉆的問題,讓那些老師傅和長老們嘖嘖稱奇。
孩子們沿著各自感興趣的道路探索成長,季如歌和鳳司瑾則開始著手推動北境更深層次的改革。
隨著北境人口增加、城鎮擴張、與外界聯系日益緊密,原有的、相對簡單的村規民約和季如歌的個人權威管理模式,已逐漸顯現出局限性。鳳司瑾花費數年心血編纂的北境律法草案,經過多次修訂和試行,終于到了要全面推行的時候。
這并非易事。律法的推行意味著權力需要被關進制度的籠子,意味著許多沿襲已久的習慣需要改變,觸動了部分人的利益。議事堂上,反對和質疑的聲音不小。
“祖宗傳下的規矩挺好,何必搞這么復雜?”
“律條這么多,束手束腳,以后辦事還怎么靈活?”
“村長您裁決便是,我們信服,何需這些條文?”
:<a>https://5141e448d.xyz</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