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那個必要,只不過有時候看著秦川眼中的疲憊,看著秦川有時候眼中流露出來的滄桑感,也會讓他很是詫異,那種眼神壓根不應該出現在一個二十歲左右的男生眼中啊。
那一抹流傳的完全不符合年紀的滄桑,也讓他更加肯定心里的猜測,同時也非常的好奇,秦川到底是一個什么人。
但是那些好奇也只是好奇,他這個年紀早就過了那種好奇就要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歲數了。
有些時候,要想活的久,就少有好奇心,就是有也不要亂問,有時候知道的越少活的越久遠。
和朋友之間的相處也是一樣的,知道的對方的事情少,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君子之交淡如水,這是黃大爺的處事原則。
煙抽到一半的時候,黃大爺打開了收音機,“呲呲呲”的聲音傳來以后,黃大爺很快就調到了一個頻道上。
收音機里邊也傳來了歌聲。
“一呀更兒里呀,月影兒照花臺,郎君他定下計今天晚上來,叫丫鬟打上了四兩酒啊,四兩酒那個四碟菜,端呀麼端上來。
一碟子腌白菜呀一碟子炒肉絲,干炸丸子糖醋魚兒啊,四個呀菜碟都擺上,單等著我那外邊的俏皮的小郎君……”
收音機里邊傳來的唱腔,吳儂軟語,柔美甜糯。
“老黃,這是什么調子?”
“照花臺,京城那邊的民間歌曲。”黃大爺閉著眼睛跟著搖頭晃腦的,聞言眼皮都沒有抬一下,就開口說道。
“京城那邊的歌曲,我聽著怎么像是南方那邊的,吳儂軟語,不像是京城那邊的啊。”秦川聞言有些疑惑的問道。
黃大爺閉著的眼睛,微微睜開了一條線,看著秦川說道:“你小子還知道吳儂軟語。”
果不其然啊,這秦川是一個有故事的人,正常一個在三晉省長大的孩子,哪里會知道吳儂軟語啊。真不知道這小子年紀輕輕的,到底是怎么回事,懂的這么多呢。
夸獎了一句以后,黃大爺才開口解釋道:“這《照花臺》調本來就是由江南傳入京城的《無錫景》調,當地也叫《侉侉調》,吳儂軟語,柔美甜糯,其中最出名的一首是描寫無錫名勝景色的《無錫景》,解放前的很多老明星周璇、吳鶯音等均演唱過。
之前有一個音樂片《三笑》,里邊就運用了大量江南小調,其中《無錫景》是被使用最多的一首,也是最重要的曲調之一。”
秦川聽著不斷的頷首,這黃大爺看起來就是一個宿管大爺,但是實際上前半生的經歷很是豐富的,走南闖北的,見識不凡啊。
黃大爺說完就閉上了眼睛,繼續跟著像模像樣的哼了起來:“一等也不來呀二等也不來,不知道郎君你在哪兒打連臺吔,手拿著睡鞋無心把它換,撲簌簌我這眼淚止不住地落下來。
二呀更兒里呀,月影兒高,思想起郎君止不住好心焦,秋波啊杏眼雙垂淚,只哭得那兩眼賽過那大櫻桃……”
秦川也學著黃大爺的樣子,瞇著眼睛享受起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