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秋雨一場寒,幾場秋雨過后,樹上的落葉已經完全掉光了,早上的時候,已經有了霜氣。
北方的冬天和南方的冬天是不一樣的,南方的冬天依舊是一片綠色,但是北方的冬天,卻是一片的枯敗景象。
直到冬天的第一場雪下來以后,整個城市都銀裝束裹,會有一番別樣的景色。
立冬的到來,標志著正式的進入了冬天,作為大四學生,也迎來了在學校的最后一個冬天。
一個個的不光是秦川,其他的學生上課的時間也不是太多了,課程安排也很少了,找工作,成為了主旋律。
從前兩年開始,就不分配工作了,打破了鐵飯碗的制度,說是雙向選擇就業,其實就是要自己找工作了。
有些學校還是分配的,比如說一些專業的學校,像是水電啊,郵電啊之類的,還是可以找到工作的。要是師范類的,就更加好找工作了。
但是文科類的學校找工作就不是那么容易,像是秦川他們學校學經濟的,也不是太好找工作的。
一種是家里已經給安排好了,也不要講什么專業對口不對口的問題,反正有份不錯的工作等著,回去就能夠上班。
一種是來學校招聘的企業,這部分也是可以的,剩下的最后一種就是自己去人才市場找工作了。
而且這些東西,基本上都是要在畢業之前就搞定的。
要是畢業之前搞不定這些的話,那畢業以后就難了,不像是后世,大學畢業以后租一個房子再慢慢找工作也行。
總是有那么多的工作等著,好的沒有還可以找一個過渡的工作。
這個時候要是錯過了畢業季,那就真的難了。
在國內之前,搞定一份工作,等過完年就可以去實習了,然后順勢的就可以留在單位。
所以年前找工作的氛圍很是濃郁的,有的靠著家里的關系,比如說史愛軍和張志文這兩人就完全不用擔心的。
張志文雖然說家里父親只是一個開飯館的,但是張國強在龍城混了這么多年,還是有點人脈的,給張志文安排一個工作不成問題的。
而史愛軍呢,家里父母都是體制內的,回到老家以后,考慮的是進體制內,還是說找一個效益好的國營企業。
只不過這兩年國營企業的效益也非常的不好,很多工人下崗之類的,這進國營企業,還是有些冒險,父母不時的打電話過來,和史愛軍商量。
剩下的就是佘江和王蒙還有劉愛軍三個人了,劉愛軍是心思定了,不考研,不留校,也不回來家,也不留在龍城。
過完年就準備去鵬城了,現在都開始打聽怎么辦那個邊防證,好正大光明的通過鐵絲網,而不是鉆過去了。
要不說這個去過一起鵬城以后就是不一樣的。
雖然說上一次是走馬觀花的去了一趟,但是最起碼也開了眼界了,直到鵬城和龍城完全是兩個地方。
要打拼還是要去鵬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