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知道一眾皇子在朝中結黨營私,但這么多官員都被卷入其中還是朕的出乎預料。
看來這還要感謝楚寧,若不是楚寧弄出這樁事,朕還不知道怎么多大臣投靠了這群逆子。
深吸一口氣,皇帝強壓心頭怒火,故作沉吟道:“既然諸位愛卿都認為此事應該讓楚寧給個交代,那就讓刑部尚書調查此事吧。”
刑部尚書凌浩然是太子的岳父,讓此人調查此事,想必太子是沒有意見的。
至于其他人,那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只要太子不鬧騰,其他人有什么理由站出來和楚寧死磕?
那杜元基是太子的人,只要堵住了太子的嘴,其他人自然會消停。
這時,太子聞言眼睛一瞇,閃過一抹殺意。
此事交給刑部處理,只需本宮和凌浩然打聲招呼,楚寧就沒好日子過。
還想回來和沈婉瑩完婚?
哼,本宮要搞得你雞犬不寧!
太子心中冷笑,表面上卻拱手施禮:“父皇英明!”
作為刑部尚書的凌浩然卻是長嘆一聲,雖然不想卷入此事,但這畢竟是自己女婿的事,他不可能袖手旁觀。
凌浩然站出來沉聲道:“陛下放心,微臣一定仔細調查此事!”
皇帝微微頷首,站起來搖頭道:“好了,朕累了,今天就到此為止,散朝吧。”
“臣等恭送陛下!”群臣拱手施禮。
群臣散去,接下來的幾天,京都城都對此事議論紛紛。
有人認為楚寧出身平民,身份低微,走運打贏了此戰,這才囂張跋扈。
也有人覺得朝廷過河拆橋,想趁機削弱楚寧的影響。
當然,更多的人還是覺得楚寧囂張跋扈,仗著戰功,肆意妄為!
短短幾天的時間,整個京都城就傳遍了楚寧的消息。
皇帝對這些消息當然也很清楚,只不過他現在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等楚寧回朝之后問清楚。
而在幾天之后,皇帝終于等到了楚寧的回信。
不過,信中卻不是關于杜元基之死的細節,而是糧食問題。
英武殿內。
皇帝看著手中的信件,臉上露出詫異之色。
“趙明,你說楚寧為何要朕答應將并州交給他治理,甚至為此不惜放棄讓朝廷調撥糧食?”
皇帝不解,轉頭了向趙明。
趙明訕笑一聲:“陛下,楚王殿下做事向來出人預料,老奴怎么可能知曉殿下的目的。
不過,此舉能為陛下省下許多糧食,何況并州那地方地處邊境,根本無緣愿意去治理。”
雖然沒有明說,但態度很明確,至少目前來看,這件事對朝廷來說是好事。
皇帝想了想,覺得趙明說得有道理,這才微微頷首:“也罷,朕既然拒絕了調撥糧食,那此事也不好拒絕!
傳令給楚寧,朕答應他的要求,也同意讓禰橫成為上郡太守,不過他必須立即起程回朝!”
殺死杜元基這件事越鬧越大,必須盡快回來解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