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守仁一副剛正不阿的模樣,正襟危坐道:“陛下以并州難民上戶籍一事調查戶部,城中百姓聞言覺得陛下在過河拆橋,卸磨殺驢,而且……”
說到這里,劉守仁故作停頓,一副猶豫不決的模樣。
皇帝臉色陰沉無比:“而且什么?快說!”
劉守仁長嘆一聲:“而且城內不知何時出現一首童謠,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這話讓一旁趙明都急了,跺著腳,扯著尖細的嗓音喊道:“簡直放肆,豈能這樣議論陛下!”
皇帝狠狠瞪了趙明一眼,嚇得趙明脖子一縮,臉色微變,連忙退下。
而這時,劉守仁解釋道:“百姓認為并州大捷,趙國不足為據,但陛下卻忌憚并州有十萬大軍,所以才故意找戶部的茬,因為戶部官員大部分都是并州的!
而且為難民上戶籍一事本就是戶部職責,如今陛下卻要以此事為借口調查,確實不得不令人心生聯想。
如今城內大街小巷都傳開了,說陛下擔心楚王做大,故意打壓楚王,還將楚王禁足。
但微臣明白,陛下如此做必有深意,為免陛下被人誤解,我戶部官員愿意全部辭官,還望陛下準許!”
身后戶部官員起身喊道:“還望陛下準許我等辭官!”
浩大聲勢讓皇帝為之震撼。
原來,楚寧在這些人的心中已經無人取代。
甚至楚寧一句話,這些人甘愿辭官。
好小子,你這是在逼朕啊!
什么童謠,什么流言蜚語,那分明就是你楚寧故意放出去的消息。
好好好,這么玩是吧?
朕偏不讓你如意!
皇帝眼睛一瞇,閃過一抹冷色:“流言蜚語,朕不在乎,你們辭官一事也休要再提!
不過,關于為難民上戶籍一事,這是太子提出的,當時楚寧立下軍令狀,不準戶部幫助并州,你們為難民上戶籍就是在幫助并州!”
劉守仁一愣:“陛下,這話從何說起?”
皇帝冷笑一聲:“并州之戰,難民是否運送糧草輜重?”
“這……”劉守仁皺眉,不敢回答。
皇帝接著說道:“既然難民在此戰當中幫助并州兵馬,那就違反了軍令狀,太子以此事為由,調查戶部,難道不應該嗎?”
直接把事情推到了太子頭上。
劉守仁長嘆一聲:“陛下,難民本就沒有戶籍,他們去了并州,那就是并州之人,戶部只是給他們上個戶籍而已,并未對并州有實質性的幫助。
嚴格來說,楚王并未違反軍令狀,當然,若是陛下執意如此,微臣也只能認罪。”
說完,劉守仁主動摘下頭上官帽。
身后戶部官員隨后也紛紛摘下官帽。
意思不言而喻。
既然皇帝的命令無法改變,他們又不愿意受這等屈辱,那就只能辭官。
皇帝冷冷掃視了眾人一眼,冷哼一聲:“你們這是在威脅朕?”
劉守仁搖頭:“陛下聽信太子之言,執意調查戶部,我等愿意辭官明志!”
看著油鹽不進的劉守仁,皇帝頓時大怒:“放肆!”
眾人紛紛低下頭,現場一片安靜,只有皇帝那急促的呼吸聲不斷響起。
誰都知道,皇帝這次是真怒了。
“好好好”皇帝怒極而笑:“你們想辭官?朕偏不準!”
“來人啊,去把楚寧叫來!”
皇帝很清楚,一定是楚寧在背后指使,只要搞定楚寧,此事就能平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