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計劃不錯,任由兩朝來勢洶洶,我自一力破之,有氣魄!”
此言一出,太子眼睛一亮,主動站出來笑道:“此計確實不錯,能得到父皇如此贊賞,此人可為狀元!”
這個時候,當然要極力將楊文濤推到狀元位置上。
如此一來,可阻攔鄧弘文成為狀元,還能徹底拉攏楊文濤。
但皇帝聞言卻哈哈一笑:“不急,等朕說完再定奪。”
說著,皇帝拿出第二份考卷:“這是柳云清的考卷,他建議我朝采取一攻一守政策。
一方面在并州方向持續進攻趙國,另外一方面則是讓大將軍率領兵馬防御。
此計,可攻可收,可進可退,可謂兩全其美,不失為上策。”
太子臉色微變。
聽這話的意思,明顯柳云清的考卷更讓皇帝高興。
這時,四皇子站出來朗聲道:“父皇,兒臣認為此計不錯,進可攻退可守,如此計謀,相信滿朝文武大臣也沒幾人能想出來。
父皇,兒臣認為此人可為狀元!”
哪知皇帝嘴角微揚,露出一抹笑意:“朕說了,不著急,還有一份考卷沒有說呢。”
眾人一愣。
還有一份考卷,難道那人的計謀比楊云濤和柳云清的還好?
就在眾人詫異之際,皇帝拿出放在右手邊最后一份考卷,笑道:
“這最后一份考卷很有意思,此人建議朕對趙國采取邊打邊和談的態勢。
一方面給趙國錯覺,覺得我朝不敢和他們開戰,讓他們麻痹大意,實際上卻是趁機讓前線兵馬趁機猛烈進攻,打趙國一個措手不及。
另外一方面則是派使者去燕國,假意求和,實則拖延時間,為前線將士爭取攻占趙國的機會。
這個計劃,諸位覺得如何啊?”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大臣震驚不已。
不是說楊文濤和柳云清的政策不好,而是此人的政策太好了!
好到連楚寧都眼睛一亮,露出詫異之色。
能有這樣敏銳的思維,已經遠超常人。
而且,這也正是楚寧的計劃,只不過他并未告訴朝中任何人,只對前線的韓興說過此事!
想不到,此人居然也能想到。
“敢問父皇,此人是誰?”楚寧主動開口問道。
皇帝看了楚寧一眼,緩緩吐出三個字:“鄧弘文!”
眾人一震,雖然早有準備,但聽到這個名字時,還是忍不住看向十皇子。
誰都知道,鄧弘文已經投靠了十皇子!
而十皇子也沒有猶豫,主動站出來,沉聲道:“父皇,此計甚好,鄧弘文此人大才,可為狀元!”
皇帝哈哈一笑:“不錯,此人才華確實驚人,而且這一手字也寫得十分不錯!
傳朕命令,鄧弘文為狀元,柳云清為榜眼,楊文濤為探花,賜進士及第!
其余人等按照禮部劃分的成績分為二甲和三甲,分別賜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
今晚在御花園,朕宴請眾人考生,同時分封官位。
吏部,你們擬個官職名單呈上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