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朕派支—軍隊,將他們打個落花流水,不必受這個窩囊氣!”
皇上怒拍扶手,眼神中充斥著怒火。
但很快便有大臣站出來,出言進諫。
“皇上……不可啊!”
而這位出來的大臣,正是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國公大人,他義正言辭的反駁道:
“眼下倭寇僅僅只是邊境騷擾,并沒有做出害人性命的事。我國若是就這么貿然出兵,實在是沒有好由頭。”
虞國公這話一出,滿朝文武紛紛稱是,顯然是都贊同他的說法。
兩國開戰,必然要有一個正當的理由,否則難以昭告天下。
倭寇與商隊如此行為,只要戰爭百姓就會流離失所。
戰爭之下無贏家,不到萬不得已的地步,不可輕易開戰。
被大臣們公然反駁,皇上并未繼續大怒,反而收斂住臉上的表情,鎮定的看向下方。
這件事仔細思考得來,還是他自己太沖動了。
虞國公說的沒有錯,貿然出兵只會敗壞本國的名聲,即便贏了也不太光彩。
更何況本國四周接壤的可不止倭寇一個國家,還有其他的如蠻夷等,若是這個時候打起仗來。
誰贏誰輸先不說,怕是其他幾個國家也不會隔岸觀火,總會出來搞點事情。
皇上反應過來自己的失態,便從善如流的點點頭,下了這些大臣給自己鋪好的臺階。
“眾位愛卿說的是,是朕太過激動了。”
重新坐好,他抬眸望下去,面色十分的平靜的看向虞國公。
“國公大人認為這件事,應當如何?”
寧城知府已然上奏,關于倭寇的軍隊和商隊對于寧城做出的騷擾,他們還是得做出處理的。
這一問,虞國公犯了難,他可還沒想好對應之策。
其他大臣也都在議論紛紛,商談如何處理這件事。
正當眾人都愁眉不展之時,皇上忽然想起昨日讓自己大動肝火的事情,眼中閃過一絲算計。
他清了清嗓子,抬頭說道:
“朕倒有一個想法。”
以國公為首的大臣們紛紛看過來,眼中帶著好奇與疑惑。
皇上狀若不經意的指出:“最近太子爺不是在監督地豐都城處理事情嗎?朕聽聞豐都城的怪病一事已經徹底解決干凈了。
剛好,寧城又緊挨著豐都城,太子的能力如此出眾,倒不如這件事也讓他去打探打探,也算是為國效力了。”
說完這番話,他眼底閃爍著光芒,但遠遠站開的大臣們都瞧不見一絲一毫。
而聽到這番話的大臣們,皆是點頭稱是,贊揚皇上的好點子。
他們可不管這件事到底好不好處理,既然皇上有心要讓太子爺去辦,不用刁難他們,他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虞國公倒是張了張嘴,有心為自己女婿說上幾句,但顯然朝中局勢已定。
皇上怎么說也是皇帝,他既沒有正當理由,又如何去為顧延祚推脫呢?
如此一來,此時便也就定下了,遠在豐都城的顧延祚可不知道,自己無意中又招攬了一件苦差事。
未免夜長夢多,皇上剛下早朝就讓大太監擬定了圣旨,一路火速送往豐都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