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者絲毫不在意,挑釁般的笑著,得意的模樣讓幾個人氣得抓耳撓腮。
幾人心中恨極了虞歸晚,交清了醫藥費和補償費用之后,才不甘的離開。
案情了結,朱昌懷揣著一大筆賠償的銀子交到虞歸晚手中,臉上帶著尷尬的笑容。
畢竟虞歸晚那一套套的說辭,基本上都是針對他那天的辯解之語,這時候他再想裝不知道也是無用功。
收下這筆銀子,虞歸晚還神情輕松地向他道了個謝,絲毫沒有翻舊賬的意思。
拿著錢她就走了,而顧延祚緊隨其后,兩人一前一后回了醫館。
朱昌看著二人遠去的背影,眉頭緊鎖,一股濃重的擔憂之意涌上心頭。
說到底,還是他小看了這對夫妻,沒想到對方竟然能想出這樣的法子。
從此來看,眼下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與此同時,在另一個角落里,同樣的目光放在虞歸晚身上,惡意滿滿。
那幾個倭寇人并未走遠,而是咬著牙死死盯著虞歸晚,心中記恨上。
倭寇人不愿支付醫藥費并打砸醫館一事,看起來是結束了,官府也做出了判決,實際上這事可還沒到頭。
府衙里的事情塵埃落定,但是圍觀的群眾們一散去,就將這場官司傳了個遍。
從這個下午開始,整個寧城大街小巷里都在議論著這件事,隨處都能聽到。
虞歸晚帶著人回了醫館,拿著倭寇人賠償的錢,花重金重新修繕著。
事情的發展正合她意,她原本要報官的意圖就不僅僅是針對朱昌而已,還要將這件事鬧大,鬧得人盡皆知。
今天這件事的重點并不是她開的醫館,也不是她所說的高價藥材,而是關乎于糧價的問題。
寧城的糧價昂貴,百姓雖然不堪其擾,但是在長時間的潛移默化之下,也習慣了這樣的處境。
虞歸晚要在堂前和倭寇人爭執糧價過高一事,為的就是敲醒百姓們,讓他們清楚地認識到糧價實際上并沒有這么高!
用藥價來暗喻糧價,這是她做的最精妙之處。
寧城人看病只花一錢,哪怕是加上藥材最多也就花個不到一兩銀子。
但是倭寇人就治了一個簡單的食物中毒,按虞歸晚所說的話,診治費用不高,但藥材費用高,竟然達到了五十兩的天價!
如此一對比,再加上倭寇人默認的糧價故意提高,人們心中就能領會到,寧城中的糧價對比起真實價格來說提高了多少!
而糧食,也是人之根本。
這件事從淺表上來看,眾人只當是一個茶余飯后的談資。可只要細琢磨,就能發現事情的不對勁。
虞歸晚甚至都沒有故意煽動消息的傳播,任由它自己流傳,而她就全心全意的忙著醫館的重新開張去了。
人民群眾的智慧是強大的,有些事情他們自己琢磨明白,比別人告訴他更容易讓他們相信。
倭寇人還不知道自己掉進了陷阱中,只當是一個小插曲,吃了個暗虧罷了。
卻不料,過了一天之后,寧城中四處都隱隱約約傳出抵制糧價過高的呼聲。
糧價關系著民生,如今這其中的問題被擺到明面上來了,任何一個百姓都不會愿意就這么平白無故的遭受這樣的壓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