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派是武官,以上官將軍為首,主張開戰。
在他們看來,我朝兵力強盛,國庫充裕,這一戰不一定會輸。
更何況本身就是倭國有錯在先,他們反而賊喊說賊,不打豈不是助長敵人的氣勢?
而另一派則是文官,紛紛提議要議和,讓顧延祚這個挑起戰事的罪魁禍首出面和解。
畢竟打起仗來,受苦受累的是百姓,遭殃的也是他們。
整個文武百官全都分成兩派,唯有蘇丞相不發一言,獨善其身。
作為一只老狐貍,他當然嗅出不一樣的氣味,深知這件事不會這么簡單。
皇上坐在龍椅上,看著下面都快吵翻了天,既不出言阻止,也不推波助瀾,冷眼旁觀著。
然而事實上,他早就做出了動作。
在那封斥責的信件之后,他又另外修書一封,緊接著送了過去。
書信中的內容很簡單,就是讓顧延祚去倭國議和,平息對方的怒火,取消這場戰爭。
可是即便皇上私下已經做出舉動,他也任由朝臣們繼續爭論,想著自己要做到萬全之策。
于是乎,在信件送出的第二天,上官將軍收到了一條進宮的指令。
在皇宮的御書房中,上官將軍見到了皇上,心中忽然有些揣測。
看見來人,皇上立馬擺出滿臉的笑容,親手扶著對方站起身。
他也不多說什么,直入主題。
今天他召見對方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派遣他入駐邊防!
這也是他再三思慮之后,做出的另一個決定。
而皇上的這個指令,恰好也撞在上官將軍的心口上,當下就二話不說的同意了。
作為主戰派領軍人物的上官將軍,在人情方面,更加傾向于虞歸晚和顧延祚二人,不愿意他們平白受這份罪責。
因此一聽到皇上說要派遣自己去往寧城,上官將軍毫不遲疑,出了宮就整理行禮,揮軍南下。
皇上打的什么主意,顧延祚在收到對方第二份書信之后,就猜了個八九不離十了。
兩人是親兄弟,即便是同父異母,爭斗了數年,那也是長時間相處在一起的,對于各自的性格很是熟悉。
顧延祚一看到對方要求自己深入倭國議和,就明白皇上想要的不是兩國的和平,而是要讓自己死在倭國。
議和只是一個借口罷了,以他對自己這個大哥的了解,對方怕是從不曾想過要與對方和談。
皇上看起來是個溫潤和善的人,實際上眼睛里揉不得一粒沙子!
因此,即便拿到了書信,看到了上面的命令,顧延祚也無動于衷,繼續呆在寧城里面平靜的生活。
因為他要等,等對方的后手,他才能進行下自己下一步的謀略。
京中傳來指令一事,沒能逃過虞歸晚的眼,在她的追問之下,顧延祚只得說出實情。
“太過分了吧?!明明我們是在給他解決問題,結果出了事就讓我們擔責任?!”
虞歸晚氣得叉腰瞪眼,暗自在心里埋怨著是非不分的皇上。
轉頭看向顧延祚,只見對方也一副眉頭不展的模樣,似乎因為這件事而郁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