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即,修身,修心,又是追求本源。
科技之道,亦是如此,科技,一宏,一微,宏,追求宇宙的起源,想知道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宇宙到底有多大;微,追求物質的本源,至極至微,想知道物質是由什么構成的,物質的初始形態是什么樣子。
在地球上,人們已經知道地球之外還有無數的星辰,也有無數的生命星球,宇宙非常龐大,無邊無際,除了探索外太空,人類也在追求至微之道,開始時,人們知道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構成,隨著科技的發展,又知道了電子,光子,質子。
甚至,還知道了量子,有科學家說,量子又是‘弦’,玄,這一點又和道家理論相通。
道經上說,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
也就是說,物質是由極微極微的‘弦’構成,說到弦,又與本源相通。
楊玄真猜測,‘難道,本源就是弦嗎?萬事萬物由極微的弦構成?’
以楊玄真的精神力,他可以看到元素粒子,可以看到神力海洋,還能看到混沌亂流,卻無法看到更細微的存在。
“靈魂是什么樣子?”
楊玄真內視識海空間時,能‘看’到自己的靈魂,他的靈魂是人形,一個縮小版的自己呆在識海空間,識海空間無邊無際。
當楊玄真身處識海空間時,他無法理解,‘自己的識海為什么會無邊無際?識海又處在什么維度?’
至于更細微的存在,‘真靈’,楊玄真就‘看’不到了,他也不了解真靈。
人會受到情緒的影響,做出一些自己不可想像的事情。
如,看到自己的戀人和別人親親我我時,會怒火上涌,失去理智,做出一些瘋狂的事情。
同樣,神也會受到情緒的影響,連主神也會發怒,當一個普通神怒罵主神時,主神會發怒,直接抹殺普通神靈。
按佛經和道經上的說法,有一個東西,寂然不動,道家稱之為真靈,佛家稱之為真如。
伏以真源湛寂,覺海澄清,絕名相之端,無能所之跡。最初不覺,忽起動心,成業識之由,為覺明之咎。因明起照,見分俄興,隨照立塵,相分安布,如鏡現像,頓起根身。
這就是經書上所說的‘真靈’,也可以說,這是大圣賢對‘真靈’的描繪。
真靈,他比神念,精神力更玄妙,真靈,又像一面鏡子,鏡子一照,萬物呈現。
“本源法則!”
楊玄真閉著眼睛,仔細的感受著周圍的元素之力,他能清晰的‘看’到一個個光點,光點有紅,黃,藍,綠,紫,黑,白……十幾種顏色,代表著十一種法則。
凡人剛開始修練魔法的時候,知道用精神力去控制虛空中的元素之力。
當凡人成神后,完全領悟一種法則玄奧后,可以用‘心’去控制元素之力,不對,是用心去操控法則玄奧。
而主神,主神擁有意志威能,他能用意志威能掌控一方世界的元素,擁有創造世界的能力,當然,主神的創造能力也是主神格賦予的。
楊玄真一邊修行,一邊尋找最本源的東西,尋找本源,尋找宇宙的起源。
“最初不覺,忽起動心?”
楊玄真仔細的琢磨著這四個字,這四個字,和盤古開天辟地的意境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