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楊玄真觀看了斜月大世界的諸多功法和修練心得后,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的修行理論。
也可以這行說,楊玄真創造了一部更加完整的修行功法,按此功法修行,可以直達心力第三層境界,主宰之境。
再說靜與專注的靜,無論是普通人,還是修士,亦或者天仙,都是在靜中,而不是專注的靜。
當然了,對于普通凡人來說,即使是普通的靜,也很難達到。
普通人想獲得安靜,就只能靜靜的坐著,慢慢的讓自己安靜下來,又或者,睡覺的時候,這時候,是處于一種相對的安靜中。
為什么說是相對的安靜?因為,即使是在睡眠中,人也會做夢,思維還在運轉,所以,睡眠也只是相對的靜。
楊玄真創造法門,為了盡善盡美,給凡人開創一條路,所以,楊玄真寫的非常細。
楊玄真在功法的總綱寫到這樣一句話。
“想入靜,就要學會放松,有意識的放松。”
“凡人的眉頭最緊,總會下意識的緊蹙著,所以,要把注意力放到眉頭上,暗示自己,讓眉頭放松。”
然后,再讓眼睛放松,讓額頭放松,直到鼻子,嘴吧,肩膀,手臂,手,肚子,腿,直到全身完全放松下來之后,呼吸也會變得極為緩慢,輕柔,這時候,才算初步入靜。
楊玄真創造功法的時候,也等于自己重新修練了一次,他對‘心’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刻。
當一個人完全放松后,這時候,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身體上的變化和心靈上的變化,在這個時候,也是最佳的修行時刻。
修行至此,應當系心一緣,讓精神集中,專注于一點,用心去感受自己的呼吸和心跳。
觀,即觀想,需要觀,也需要想。
觀察自己心里的變化,觀察身體上的變化;想,思考自己的心為什么會想,思考自己的身體為什么會產生那些變化。
想明白了,就能找到更適合自己的修行之法。
明白了靜和專注的靜之后,還要明白一個要點,就是什么是主意識,什么是副意識。
無論是凡人,還是修士,很多時候,都是由副意識做主,主意識隱藏在幕后,只有在特殊的情況下,主意識才會出現。
如,一個人胡思亂想的時候,心里突然生出警覺,自己對自己說,‘不要亂想。’那份警覺,就是主意識出現了。
也應了一句話,最初不覺,勿起動心。
這個主意識,就是真正的心,心,永恒不動,不生不滅,不增不減,這才是真正的心,然而,無論是凡人,還是修士,只認得自己的假心。
正因為此,修士很難度過天劫,在天劫之中,有強大的天道之力干涉心靈,副意識受到影響,諸法皆現,紅塵往事紛紛而來,如身臨其境,若沒大毅力,大智慧,破除妄心,尋回真心,將無法度過天劫。
所謂副意識,就是生活之中的一個個念頭,每個人都會隨著自己的念頭流轉,思緒紛飛,凡人意志薄弱,更是無法收攝自己的心念,心隨境轉,一刻也得不到安寧,所以,凡人只能在生死輪回之中流轉。
如果想跳出輪回,就要收攝心念,先做到集中精神,讓心靈專注于一點,此為系念。
系念,即,用一根無形的繩子系住紛雜的念頭,不讓其亂想。
而主意識,則永恒不動,如天上的明月,又如天上的太陽,永恒存在,如如不動,若能知覺自己的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