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佛祖說,‘登山須用心!’
“何為心?”
真正說起來,很少有人考慮這個問題,若問凡人,凡人只知肉團心,心在胸中。
這里是須彌大世界,能來此地登須彌山的凡人,都是看過佛經之人,也是一心向佛之心,知道什么是心。
當然了,知和覺是有區別的,佛經上所說的理論知道,以及境界,凡人只是看過,卻沒有證到,所以,仍然不解,是以,無法證道成佛。
成仙成佛,需要一個過程,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去走。
正因為此,阿難佛祖才說,想登上須彌山,就要一步一步的走上去。
登須彌山,需要一步一步的走上去,期間,要做到知行合一,即,在攀登的過程中領悟佛法,找出自己的本心。
“本心?八識而已!”
楊玄真與佛有緣,對佛法的理解非常深,而且,他的心力修為已經達到第四層境界,他和小龍女踏上須彌山的階梯后,很快就領悟到了其中的真意。
“第六識,第七識。”
僅僅片刻,楊玄真就領悟到第六識和第七識,直到楊玄真領悟第八識的時候,心中才出現一絲疑惑,如果能完全領悟出第八識,心力就能真正圓滿了,心力修為也能達到第放層境界——世界境。
心力一共六層境界,一入門,二冰心,三主宰,四凡塵,五歸真,六世界。
“心在哪?何為心?”
楊玄真和小龍女一邊往上走,一邊問心,楊玄真想到了楞嚴經上的七處證心,佛用一個個的例子說明心在何處。
“原來如此?”
楊玄真有些明白了,楞嚴經上記載,阿難不知心在何處,是以,詢問佛祖,佛祖舉了七個例子,告訴難阿,心到底在何處。
“心不在外,亦不在內。”
“心不是人的肉團心,也不是大腦之中的‘心’。”
以楊玄真的境界來看,他對‘心’的理解又更加深刻,‘心不是第六識,亦不是第七識,也不是第八識,心無處不在。’
念及于此,楊玄真又想到了自己看過的一部電影,那是地球上的科幻電影,名為超體,當女主的腦域開發到百分之百后,她說了一句話。
“我,無處不在!”
女主的腦域開發到百分之百后,她可以在一念之間去到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也可以到達宇宙的任意角落,還能穿梭時空,回到過去,前往未來。
剎那間,楊玄真感覺自己回到了過去,又回到了重新之前,他仍然站在自己租的出租屋,站在窗口,看著窗外的人流,看著燈火輝煌的大都市。
“凡人忙忙碌碌,心隨物轉,追逐不斷,迷失了本心。”楊玄真念頭一閃,微微一嘆,“凡人一生追逐,所為何?”
“追名?追利?追權?追色?”
突然間,楊玄真又想到了一個非常經典的事故,就是他小時候學的一篇課文,名為猴子下山。
猴子下山之時,看到什么,就抓什么,什么都想要,結果,抓一樣丟一樣,到最后,什么也沒抓到。
那感覺,就好像猴子撈月,到頭來,一場空。
“放下,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