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郎家人吃著不喜歡,姜蘭還煮了幾個雞蛋,都是早上新拿的雞蛋。
郎母吃了一口大碴子粥,“好吃,這比我們自己做的好吃。我們之前自己也熬過,拿電壓力鍋做的。不過沒放這個豆子。”
“月亮應該知道啊。”姜蘭驚訝道。
“他們小兩口忙,我們饞了就給做了,忘了之前白葉做的時候也放了豆。”
“這果子炸的好,個大,還外酥里嫩的。我們那邊叫油條,不過現在都是那種早點店里的了。”郎母說道。
“那種店里都是用的速凍的油條,早上一炸就出鍋。說是比以前那種露天大油鍋里炸的干凈,但我吃著總覺得差點味兒。”郎父說道,“咱們年輕的時候……”
郎父的話引起了桌上幾個長輩的回憶,姜蘭和白老爹也都跟著嘮起了過去的事情。
張月亮和白葉,也和郎敬聊起了自己小時候的事兒。
要說倒退三十年,那其實大家的貧富差距還沒有現在這樣大。
九十年代的時候,大批工人下崗,鐵飯碗被打破,膽子大的下海做生意,膽小的擺個攤子養家糊口,老實巴交的再找別的工作。
幾十年過去,貧富差距呈現兩極分化,就像是白家和郎家這樣。
不過白家窮不是因為白老爹夫妻不勤快,而算是因病致窮。
本來這種山村就靠著土里刨食,想要賺大錢,家里上有老下有小離不開,再加上白奶奶也不許白老爹離開家太遠。
直到白葉高中畢業,白奶奶也撒手人寰,白老爹想出去打工,被白葉勸住。他年輕,他想要出去闖一闖。
在場眾人,可能就白安安年紀還小,對家里過的到底有多困難沒太多感覺,也就是她哥出去打工了,家里多了一份收入,寬裕了不少。
一頓簡單的早飯,因為聊天硬是吃了一個多鐘頭。
白葉他們還想著去買車,不過被姜蘭安排先去買肉,自己則是準備下地去摘菜。
自家地里的菜才是最新鮮的。
白葉和郎敬、江浩商量了一下,干脆中午早點吃飯,吃完飯他們就出發。
白老爹聽說白葉要買車,愣了一下,“這孩子,買啥車啊!”
“爹,買車為了方便啊。您也有駕照,現在姐夫是有車,但是過些日子他們回京,就將車退租了,一天好幾千,多貴啊。”
“啊,那車那么貴。”白老家咋舌。
“所以我買個車,等姐夫和月亮姐回京了,郎叔也能開,爹你也能開。現在安安學校遠了,您還能周末去接她放學,那小汽車嗖一下就到了,安安不是還能多點時間復習功課嘛。”
白葉看出白老爹有些意動,加大了誘導力,“爹,您不想看安安給您考個好大學么?沒準有了車,還能給您考個狀元回來呢!”
白老爹直接破防了,起身笑罵,“買個車就考狀元啊,這倆有屁關系啊!”
白葉笑著跑開。
“也不用太遠,咱們縣城現在就有4s店試點。”
白葉停住了腳,“真的啊?現在都做到咱們這小縣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