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泉生走了之后,高原倒是跑過來,“我先聲明啊,我是真沒想到什么,我要是有好主意,也不會放任不管了。”
白葉點頭。
“我再想想。”
最近白葉研究了很多揚州的包子。
從三丁包、五丁包、豆腐皮包到蒸餃燒麥。
白葉都研究了個遍。
首先就是要先復刻,復刻其他店各種不同的滋味,然后再去研究,將這些味道研究透了,琢磨怎么才能替陳出新。
白葉之前將三丁包的食材更改了一些。
雞肉丁用鴨肉來替換,但是兩者口感截然不同。
又試著將五花肉替換,也不太成功。
至于筍,白葉倒是有點想法。
現在的三丁包用的都是鮮筍,筍丁脆嫩,除了提供鮮味,也是提供口感的一味食材。
白葉又開始尋找筍丁的替換品。
高興茶樓的包子,其實之前更改過一次。
因為一些單人客人說包子太大了,有小鳥胃的甚至吃不了一整個,因為還要吃別的食物。
所以高興茶樓將包子改小了。
但是在白葉看來,包子改小了,這是最大的一個失敗。
包子小了,只有原本的一半大了。
個頭是小了,但是餡料也同樣少了。
這畢竟不是灌湯包那種的皮,三丁包,吃的就是里面餡料和外面柔軟的皮,以及皮被湯汁浸透的部分。
這完全是用味道打折的辦法在做改變。
白葉首先就恢復了原本的大小。
包子恢復原本大小后,不光能容納更多的餡料,也能讓包子空間更大,密閉性更良好,從而將所有的鮮美滋味都牢牢鎖住。
白葉試著將包子恢復到原本的大小,當天這一鍋包子立馬受到了全家上下的好評,尤其是葛老爺子祖孫三代。
“好吃,今天這一鍋是真的好吃。”
“我也覺得好吃,嗯這味道,有過去的滋味了。”
“愛吃,不過餡料太多了,好像有一點膩。”
白葉沉默地吃著,他也注意到了這一點。
這一個大包子,里面餡料這么多,其中三分之二還是五花三層的豬肉丁和肥嫩的母雞肉丁,食材受熱力逼壓出來的也都是肉汁。
這樣的食材,如果還是這么大的餡料,確實會有一小部分人會覺得膩。
其實所謂的膩,也是因為時代的不同。
現代人覺得膩口,主要是因為肚子里不缺油水。但是倒退到上個世紀末,那都只會覺得油香油香的。
這并不是因為包子餡料本身膩,而是早年間副食品可沒有如今這么豐富,肚子里都很缺油水。
而如今,大不一樣了。
還有就是食材其實也是有所區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