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老師將一摞的資料放在了他的面前,“來,學習吧!”
啥玩意?
白葉低頭,才發現面前是一些史料。
其中包括《隋唐嘉話》中有言:南人魚膾,以細縷金橙拌之,號為“金齏玉鲙”。
北魏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熟粟黃。諺曰:金齏玉膾。橘皮多,則不美;故加粟黃,取其金色,又益味甜。”
《齊民要術?6?1八和齏》記載了金齏的做法。金齏共用七種配料:蒜、姜、鹽、白梅、桔皮、熟栗子肉和粳米飯。
旁邊一本文獻還記錄著北魏時期,凡銀白色的生魚片搭配金黃色的調料,都可稱為金齏玉膾。
旁邊一本不知名文獻之中,又記載著古代吳郡制作的一種美味食品,用細切的鮮鱸魚和菰菜攔以調料曬制而成,鱸魚鮮白如玉,菰菜嫩黃如金,因而得名。
這怎么還越倒越離譜了。
剛開始是隋唐,后面是北魏,年代越來越古老了。
救命啊,這菜簡直是老祖宗啊!
不過這也激起了白葉的好勝之心。
老祖宗們吃過的菜,他若是能夠復刻出來,那成就感也是滿滿的。
到時候師父過生日,他就端出這樣一道菜來,那師父得多高興啊!
反正這些資料都已經擺在他眼前了,研究唄,不會就問。
而且白葉總有種感覺,這幾位虛擬老師并非是真的不知道這道菜怎么做,而是故意如此。
但應該不是簡單的就想要報復他上次的大腸刺身,老師們應該沒有這樣無聊。
將所有的文獻資料都看了一遍,白葉心中大概是有了一個模糊的概念。
金齏玉鲙,鲙自然就是魚生了。
而且是以鱸魚為主,其他的魚肉其實也可以,但是想要還原老祖宗的菜,自然就要用當年老祖宗用的食材最美。
食材確定了,更重要的則是蘸料。
齊民要術里記載的八和齏基本可以確定就是金齏玉鲙所用的調料了。
這些調料倒也不難湊齊,至少在虛擬空間,什么調料都擺在眼前,白葉直接去挑選就可以。
虛擬教室最好的地方就在于這里時間無限,這里的食材也無限,容錯率極高。
白葉細細地研究著那份八和齏的古方。
蒜一,姜二,橘三,白梅四,熟栗黃五,粳米飯六,鹽七,酢八。
先搗白梅、姜、橘皮為末,貯出之。次搗栗、飯使熟;以漸下生蒜,蒜頓難熟,故宜以漸。生蒜難搗,故須先下。舂令熟;次下生蒜,蒜頓難熟,故宜以漸。生蒜難搗,故須先下。舂令熟;次下熟蒜。搗熟,下鹽復舂,令沫起。然後下白梅、姜、橘末復舂,令相得。下醋解之。白梅、姜橘,不先搗則不熟;不,貯出,則為蒜所殺,無復香氣,是以臨熟乃下之。醋必須好,惡則苦。大醋經年釅者,先以水調和,令得所,然後下之。慎鐵著生水於中,令□辣而苦。純著大醋,不與水調醋,復不得美也。
開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