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那些長期奮戰在前線的將士們,他們浴血拼殺,為的是什么?難道就是為了讓朝臣們在危急關頭棄他們而去嗎?若真如此,士氣何存?軍心如何凝聚?”
史可法聞言,不禁陷入了沉思。
這番話并非無的放矢,南京城作為留都的存在,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逃避心理。
但廢除留都,又似乎是對太祖皇帝遺訓的違背,這就讓人很糾結。
朱慈烺見史可法陷入沉思,便繼續說道:“史尚書可曾聽聞保定府、真定府兩地實行的新政?”
史可法聞言,微微一愣,隨即點了點頭,說道:“臣略有耳聞,但似乎……很多人都在罵。”
朱慈烺眉頭一挑,問道:“罵什么?”
史可法說道:“殿下可知,南方六省佃戶租種土地需交多少糧租?”
朱慈烺沉吟片刻,說道:“我聽說過,大約是三成。”
史可法搖了搖頭,說道:“三成那還是少的,再算上官府征收的各項雜稅,早已過半,百姓一年到頭,自己所得往往不足三成。而保定、真定兩地,因為新政的實施,百姓只需交一成賦稅,這便使得許多南方百姓寧可背井離鄉,逃去北方定居。”
朱慈烺笑著道:“這對百姓來說是好事啊!”
史可法嘆了口氣,繼續說道:“對百姓是好事,可這對士紳來說,可就是壞事了。佃戶都跑了,誰來種地?沒人種地,就要削減糧租,以往能收最少三成,現在即便是兩成,都沒人愿意種。”
朱慈烺聞言,點了點頭,大明王朝內部的矛盾錯綜復雜,士紳與百姓之間的矛盾尤為突出。若新政觸動了士紳的利益,勢必會引發他們的反彈。
因此,朝廷每次改革,都會引起不小的轟動。
就如同這次福王世子謀反,歸根結底,是朝廷在推行各項改良措施的過程中,得罪了太多人的利益。
朱慈烺看著史可法,又問道:“史尚書是否去過保定和真定二地?”
史可法搖了搖頭,誠實地回答道:“臣未曾去過。”
朱慈烺說道:“本宮此次前來的路上,曾路過這兩地。雖然時間匆忙,未能停留太久,但本宮親眼看到了許多百姓,他們臉上洋溢著的,是看見莊稼成熟后的那份純樸喜悅。那一刻,本宮就深深明白,父皇所推行的這些改良措施,是勢在必行!”
“如今,保定和真定兩地的試點已經成功,下一步,就該輪到南京了!”
史可法擔心地問道:“殿下,南京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江南六省的士紳都盯著呢!”
朱慈烺突然笑了:“他們盯著又如何?莫非還想重蹈福王世子的下場?”
“這,這……也不是沒有可能……”
史可法臉色擔憂,繼續說道:“殿下可曾想過,如果南方六省紛紛起來反對,將會引發多大的禍亂?”
朱慈烺毅然決然道:“父皇說了,他們要打多久,就打多久,朝廷奉陪到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