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看到國書,頓時大喜。
“區區六百萬兩的投入,便拿下整個暹羅,這筆買賣實在劃算!”
倪元璐黑著臉,說道:“陛下,當今戰事未平,六百萬兩可不是小數目啊!”
林日升回道:“倪尚書不必擔心,下官帶去的六百萬兩,大多投在了軍港建設,從長遠來看,收益不可限量。”
倪元璐臉色更加難看,皺眉道:“長遠之事,誰說的清楚?”
林日升明顯感覺氣氛不大對,便沒有繼續爭論下去,只是回道:“倪尚書說的是,下官受教!”
朱由檢的注意力全都在國書上,并未察覺兩人之間的小微妙。
看完之后,臉上更加興奮,問道:“你扶植的這個阿東,靠得住嗎?”
“回陛下!”
林日升恭恭敬敬地說道:“此人乃織工出身,對底層百姓有同情之心,臣相信他能比前任暹羅王治理的更好。”
倪元璐立刻說道:“出身低微,更加靠不住,只怕得勢之后,較前任為之更甚。”
林日升不好出言反駁,只能說道:“目前來看,還算靠得住……”
“目前靠得住有什么用?他為了上位,什么事做不出來?”
“行了!”
朱由檢看不下去了,打斷道:“目前靠得住就夠了,拿下暹羅,南洋又多了份保障。林卿家,后面的事怎么安排?”
林日升略作思索,便條理分明地奏道:
"臣以為,欲使暹羅長治久安,當以教化、工商、軍事三管齊下。
"
"其一,當速派教喻官前往,傳授我大明禮制文化。臣在暹羅時,見其百姓多不識字,若能設立學堂,教習漢文,使其知禮義廉恥,日久自然歸心。
"
"其二,工商方面,可傳授紡織、冶煉等技藝。暹羅盛產稻米、香料,卻缺乏精加工之術。若能在當地設工坊,既可改善民生,又能促進貿易往來。
"
"其三,軍事上當以六坤港為根基,設立宣慰司,常駐水師。既可震懾宵小,又能護衛商路,使南洋諸國知我大明威德。
"
倪元璐忍不住說道:“這些舉措需要多少錢啊?”
林日升淡淡笑了笑,說道:
"我大明寶鈔已經在暹羅發行,貿易的定價權在我方,此三項舉措,所需銀兩皆可從貿易中獲取,不必動用國庫。
"
朱由檢聽得連連點頭,龍顏大悅:
"愛卿所言極是!就按你說的辦,你下去后,寫個章程,給朕送來!
"
“遵旨!臣告退!”
“等一下!”
朱由檢突然將他叫住,然后看向倪元璐。
“倪卿家,把最近發生的事跟林卿家講一講!”
“陛下,這……”
“讓你講你就講,啰嗦什么?”
“是!”
倪元璐很無奈,這件事本來是林日升負責,可是,這家伙剛開個頭,就出使暹羅了。
結果被自己搞的一團糟,現在說出來……我不要面子的啊!
無奈歸無奈,還是一五一十講述一番,調查過程中的各種細節都沒有放過。
林日升細細聽完,眉頭微微皺起,似乎在思索對策。
朱由檢問道:“現在事情很棘手,你有什么法子?”
“這個……”
林日升沉吟片刻,然后說道:
"臣以為,這些晉商之所以鋌而走險,無非是擔心朝廷錢莊做大,斷了他們的財路。
"
倪元璐冷哼一聲:
"這還用你說?現在的問題是怎么辦!
"
朱由檢瞪了倪元璐一眼,示意他住口,轉向林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