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呼嘯,馬車內的銅爐勉強驅散寒意。
范永斗裹緊狐裘,已經不知第幾次問道:
"還有多久?
"
楊東海拿出輿圖看了看,說道:
"前面就是哈剌溫部,再兩日就到察罕浩特,有兵馬駐守,到了那里就不用擔心了!
"
范永斗有些不耐煩,說道:“能不能快些?”
楊東海陪著笑,說道:“東家,咱們拉著貨呢,走不快。”
范永斗眉頭緊蹙著,似乎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他不住四下查看,卻沒有任何異常,但是心中的不安卻愈發強烈。
楊東海還以為東家只是煩躁,便找了個話頭:
"東家,那個蘇祿太后許了您什么官?
"
"財政大臣。
"
“那……官職大不大?”
“等同大明的戶部尚書。”
“哎呦,這么厲害呢!”
楊東海詫異道:“東家以后就是大官了啊!您這個財政大臣,主要做啥?幫蒙古人做生意嗎?”
提到做生意,范永斗立刻打開話匣子,說道:“蒙古人打仗還行,做生意他們是真的外行,如果我當上財政大臣,首要之事便是整合他們雜亂無章的貿易體系。”
“你看看他們售賣的牛羊馬匹,毫無定價策略,常常被精明的漢人商販壓得極低的價格。比如,在牲畜膘肥體壯之時,本應是價格高峰,可他們卻因不懂得囤積與等待時機,一股腦全推向市場,導致價格暴跌。而采購中原物資時,又不懂辨別品質優劣,常花大價錢買到次品。”
楊東海聽到這里,問道:“聽東家這么說,蒙古人做生意的本事真的不行。”
范永斗眼中閃過一絲精光,說道:
"蒙古人做生意?他們連賬本都看不明白!去年察哈爾部用三千張上等貂皮換茶葉,結果被張家口幾個小販用陳茶摻樹葉子就給糊弄了。
"
楊東海瞪大眼睛:
"這都能上當?
"
"你以為呢?
"
范永斗嗤笑一聲,繼續說道:
"草原上以物易物慣了,十斤鹽換一頭羊,二十斤鐵換一匹馬,全憑頭人一張嘴定價。蘇祿太后許諾讓我總管貿易,就是看中我們這套做賬的本事。
"
只見他越說越激動,坐直了身子,比劃著說道:“就拿茶葉來說,上等的武夷巖茶與普通的粗茶,在他們眼里似乎并無太大差別,只看數量,不看質量,這如何能行?”
“還有那皮毛交易,他們的皮子多是未經精細處理,直接售賣,利潤空間被極大壓縮。”
“若我來主政,定會設立專門機構,對牲畜進行評級定價,依據膘情、品種細分價格區間。對于收購的物資,也安排專業人士把關篩選。”
“……再者,蒙古各部落之間交易,居然還多以物易物,貨幣流通極為不暢,嚴重阻礙了商業發展,必須大力推行貨幣體系,效仿崇禎皇帝搞出來的皇家錢莊,規范交易流程,讓每一筆生意都清晰明了,如此一來,稅收也能穩定增長,財政狀況必將大大改善。”
楊東海聽得入神,不住點頭:“東家,您這一去,蒙古人可算是遇到貴人了。”
范永斗臉上露出得意之色:“那是自然,待我見了蘇祿太后,施展一番拳腳,定能讓他們見識到真正的商業運作。說不定還能以此為根基,圖謀更大的事業……”
然而,他話音剛落,馬車突然劇烈顛簸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