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中文武頓時議論紛紛,質疑之聲不絕于耳。
烏云塔娜跪在殿中,纖細的手指緊緊扣著木匣邊緣,指節都泛了白。
朱由檢輕輕抬手,滿朝喧嘩立刻平息。
他緩緩站起身,來到烏云塔娜面前,盯著那個鎏金木匣說道:
"你們當初糊弄皇太極的那套,今日還拿出來,未免太不把朕放在眼里了!
"
"天可汗明鑒!
"
烏云塔娜突然抬頭,神色毅然道:
"這尊玉璽是真的!
"
“如何證明?不要說什么用黃金鑲嵌,朕隨便尋個匠人都能做出來!”
烏云塔娜將木匣子放在身邊,然后從懷中取出一卷羊皮紙,雙手奉上:
"此乃元順帝北逃時親筆所書的手札,詳細記載了傳國玉璽輾轉漠北的經過。璽側大魏受漢傳國璽七字刀痕猶在,璽面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字蟲蝕之跡可辨!
"
隨后,她又說道:“玉璽便在眼前,是真是假,一驗便知!”
王承恩快步下階接過羊皮紙,朱由檢展開一看,眉頭漸漸皺起。羊皮紙上的蒙漢雙語記載與歷代史料完全吻合,甚至詳細描述了玉璽在至正二十八年如何被帶入漠北的細節。
“魏卿家!”
魏藻德趕忙出列:“臣在!”
朱由檢指著木匣子:“驗明正身!”
“遵旨!”
魏藻德來到近前,蹲下身準備去拿,突然猶豫了一下。
只見他稍加思索后,撩開衣擺,跪在地上,然后伸出雙手恭恭敬敬拿過木匣。
所有人都圍上來,所有眼睛都緊緊盯著木匣子,大氣都不敢出。
大殿上出奇地安靜,仿佛時間都靜止了。
魏藻德似乎用盡全身力氣,木盒的蓋子被推開,露出一方通體瑩潤的白玉璽靜靜躺在明黃錦緞之上。璽身約四寸見方,上紐交五龍,龍首威嚴猙獰,鱗爪分明。最引人注目的是璽側那道觸目驚心的黃金補痕,正是傳說中,當年王莽篡漢時,孝元太后怒擲玉璽所崩之角。
他的雙手已經有些顫抖,小心翼翼地翻轉玉璽,映入眼簾的是八個蟲鳥篆字。
“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認出這些鳥篆文,并非什么難事。
現在的問題,是如何辨別這塊玉璽的真假?
所有人蹲在魏藻德周圍,七嘴八舌討論起來。
“從面相上看,似乎是真的……”
“你見過真的玉璽長啥樣嗎?”
“書上有記載……”
眾人議論紛紛,誰也不敢下定論。
魏藻德轉頭尋找一番,然后看到年歲最大的左都御史李邦華。
此人自萬歷三十二年入朝為官,至今已經四十余年,威望頗高。
“李憲臺,您看……”
眾人自動讓開,李邦華走上前。
他歲數大了,跪下費勁,干脆一屁股坐在地板上。
然后捧著玉璽,上下左右仔細大量,許久之后,這才說道:
"蟲蝕之痕與書中所載分毫不差!
"
魏藻德皺眉道:“李憲臺說的書中記載,不知是什么書?”
李邦華說道:“前朝摹本,至今還在翰林院的藏書館,我記得……”
話音未落,魏藻德急忙喊道:“快,快去翰林院,把摹本找出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