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以后,再無大清,但是這些陣亡的將士們,理應得到最高的禮遇。
他緩緩轉過身,面對百官,說道:
"今日,朕要親自為這些為國捐軀的將士送行。傳朕旨意,所有陣亡將士靈柩入忠烈祠,享國葬之禮!
"
百官紛紛跪拜,然后注視著將士們走進北京城,前往忠烈祠。
忠烈祠坐落在皇城西側,規模宏大堪比天壇。整座建筑的主體采用了最新的水泥結構,灰白色的墻體莊嚴肅穆。正門上方懸掛著崇禎皇帝親筆題寫的
"忠烈祠
"匾額,筆力遒勁,墨跡如新。
祠內中央矗立著一座高達三丈的巨型石碑,黑底金字,密密麻麻刻滿了名字。
從開國功臣常遇春、徐達,到剛剛戰死的普通士兵,大明二百七十余年來,所有陣亡將士姓名盡錄于此。
張世澤親自為靈柩隊引路,將骨灰壇一一安放在祭壇上。
隨后,禮部尚書葛世振身著朝服,手捧黃絹,走到祭壇前。
"維崇禎二十年元月丙寅,皇帝遣禮部尚書葛世振,致祭于陣亡將士之靈……
"
"……爾等生于草莽,起于行伍,臨危受命,奮勇爭先。居庸關血戰,力挫闖賊兇鋒。遼東鏖兵,盡復祖宗疆土……一腔熱血灑疆場,萬古忠魂照汗青……
"
葛世振的聲音在祠堂內回蕩,悼詞字字泣血,句句含悲。
悼詞宣讀完畢,朱由檢轉身面對眾人,沉聲道:
"所有陣亡將士,撫恤翻倍,傷者,朝廷負責終身善后。其子女,可入當地縣學就讀,其父母,由地方官府贍養終老。
"
眾官員聽完倒沒什么,那些將士們卻一個個激動起來。
朝廷多年來軍餉拖欠是常態,更別說撫恤了。
自從崇禎十七年開始,欠餉的情況才有所改善。
皇帝今日此舉,更是在重塑軍隊的地位。
朱由檢突然語氣抬高:
"吳三桂,上前聽封!
"
吳三桂身著鎧甲,大步上前,單膝跪地:
"臣在!
"
"爾誘敵深入,全殲豪格部,收復遼東失地,功在社稷。朕曾承諾,不吝封賞,今日授卿遼國公,任遼東巡撫,總制遼東軍務!
"
"臣吳三桂謝陛下隆恩!
"
吳三桂重重叩首,聲音中帶著三分哽咽。
建奴策反之時,那些話雖然是逢場作戲,可是,他確實有過不平衡。
憑什么紅娘子一介反賊都能封侯,我吳家世代鎮守山海關,每天都要和建奴拼命,卻只是區區伯爵?
今日終于如愿以償,而且是堂堂國公,與國同戚!
"李若璉何在?
"
“臣在!”
勇士營指揮使李若璉出列跪地。
"爾率勇士營大敗建奴,晉武國公,加太子少保!
"
“臣叩謝圣恩!”
朱由檢眼光掃過去:“定南伯趙勇!”
趙勇趕忙上前:“臣在!”
“此番突襲沈陽,卿居功至偉,晉定南侯,授左都督,任旅順口總兵官,負責建軍港、修炮臺,打造水師。”
“臣叩謝圣恩!”
趙勇叩拜后回到隊列,隨后,其余將士,皆有封賞。
封賞完畢,朱由檢走到那座巨大的石碑前,重重鞠了一躬。
眾臣趕忙跟著跪下行禮,只聽朱由檢說道:
"自今日起,凡大明將士,生有爵祿,死享祭祀。只要大明還在,他們就永遠享用香火!
"
祠堂外,北風忽然變得猛烈,卷起漫天飛雪,仿佛無數英魂在空中飛舞。
忙完這一切,朱由檢回到乾清宮,王承恩早就泡好茶,端了過來。
“皇爺,您忙了一天,喝杯茶潤潤喉嚨。”
朱由檢接過茶杯,淺啜一口,然后問道:“鰲拜到了嗎?”
王承恩小聲道:“已經在殿外候著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