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入職三年,月薪一萬刀,當月工資+補償金,直接領了近14萬刀,苦著臉被裁了……
然后晚上就和王逸喝酒吃肉,簽了新的合同,正式入職星逸半導體。
月薪依舊是一萬刀!
相當于白撿了13個月的補償金!
還找到了下家,不用擔心裁員后就失業。
喬治雖然年輕,但能力突出,在德州儀器都是威廉姆斯的左膀右臂。
王逸也很是器重他。
這種人才加以培養,搞不好未來就是第二個威廉姆斯,完全可以獨立領導一個新的項目組。
不過,芯片研發,不是一般地燒錢。
2011年的處理器還比較簡單,蘋果幾百人的研發團隊,就做出了a4、a5……
王逸也得招募數百研發精英,哪怕平均月薪兩萬元計算,一年薪水支出就上億元了。
eda授權費一年1000萬元+,ip授權也不少錢。
等芯片設計完了,檢查無誤,就要到晶圓廠進行試生產,這一過程稱為流片。
流片費用也是一筆巨資。
當下最先進的是臺積電28nm制程,流片費用還比較低,一次500萬刀就夠了。
不過有的時候要流片多次,才能成功,也得上億元。
而十多年后的3nm制程,流片一次就要6億美金,足足36億元。
流片上三次,一百億就沒了!
怪不得十年后,研發芯片動不動一年就得上百億。
但是2011年用不了那么多錢,研發一代芯片,大概十幾億就夠了。
差距就在流片費用上!
500萬刀流片一次,和6億刀流片一次,差距太大了。
此外,產品試產成本,也得大于一千萬元以上。
如果兩年內,星逸科技自研28nm芯片成功流片,王逸估計投入十幾億就差不多。
怪不得雷布斯說,研發28nm的澎湃s1,得投入十五億。
主要是當下28nm芯片,流片費用低。
但后續隨著制程的提高,流片費用瘋狂暴增,芯片研發成本也會瘋狂上漲。
等到研發14nm芯片,流片一次要1000萬刀,研發總投入得20億元。
7nm芯片,流片一次3000萬刀,研發總投入得30-50億。
5nm芯片,5000萬刀,研發總投入70-100億左右。
3nm芯片,一年研發總投入要一百大幾十億起步!
王逸松了口氣,之前他按照5nm,3nm流片費用算的,研發芯片一年就得上百億,差點嚇得他都打退堂鼓。
不過如今28nm流片那么便宜,十多億就能搞定,那就沒問題了。
完全可以直接上手。
直接基于最先進的armv8,64位架構,研發28nm四核旗艦芯片。
后續再弄個頻率低一點的中端處理器,然后一起流片!
若是旗艦處理器翻車,還有中端處理器保底,大可以用到后年的青柚千元機上,也不算是白忙活。
當然,若是旗艦處理器也成了,那就更好了,直接上線自研芯片!
第二天,王逸見了美柚科技昨天派過來的人。
“老板,經過我們這兩天的調查,熙雅美妝財務狀況,產權方面,產品方面等,都沒有任何問題,可以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