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那些幾十億就收購了一個半導體企業,那是因為該企業只是芯片設計,沒有晶圓廠,無法量產芯片。
說白了,王逸要做65n,45n,28n制程,必須是12英寸晶圓廠!
而當下能收購的晶圓廠,大都是6寸晶圓廠,8寸晶圓廠。
而王逸手中的cdma授權卻是當下,乃至今后做電信芯片,都必不可少的基礎專利,比大唐的tdcda重要多了!
畢竟一座8英寸晶圓廠的價值,就是70億了。
而第一大股東大唐,占股19.08。
再加上中芯國際負債累累,制程停留在65n。
漢芯等12寸晶圓廠,也只是中芯國際代管,并不是中芯國際自己的。
這些,都是王逸入股中芯國際,躋身甚至掌控中芯國際董事會的資本!
再投入巨資搞研發,提升制程工藝到90n、65n、55n、45n完全費力不討好,還不如直接收購12寸晶圓廠。
至于8寸晶圓廠,也得70億,短期內也不現實。
臺積電10的股份,則被稀釋到6.543,成為第三大股東。
而臺積電、三星、英特爾已經做到45n、40n,甚至28n,中芯國際落后了足足三代,自然估值很低。
二來,中芯國際當下很是混亂,財報很難看,股價還會暴跌。
王逸記得明年6月份,中芯國際的股價會跌到2.5港元左右。
市值也從當下的112億港元,暴跌到7580億港元。
那個時候,才是抄底中芯國際的好機會!
為了不影響抄底中芯國際,王逸決定,星逸智能家居前期的芯片的訂單,還是給臺積電或者三星。
等抄底中芯國際,成了中芯國際大股東后,再給中芯國際!
當下中芯國際的營收,95都是90n以上的業務,65n寥寥無幾。
王逸現在給了中芯國際,中芯國際65n產能不足,也接不住。
等明年六月,王逸抄底中芯國際成了大股東,中芯國際65n產能大幅度提升,才能給他們大單。
當然,最靠譜的,還是自建芯片工廠,但這得徐徐圖之,短時間內拿不出200億。
王逸心中有了計較,明年的智能家居芯片先找代工,實現盈利,支持高端芯片研發。
年中抄底中芯國際,若是后續順利,那就一直持有,逐步控股中芯國際,然后引入梁老!
若是不順利,那就等到高位減持,套現離場,賺一波再說。
同時著手規劃自己的12英寸晶圓廠,這才是根本!
但這要一步步來,可以先拿地,建廠!
晶圓廠地方都有政策支持,土地基本白送。
前期建廠房設施花不了多少錢,撐死幾十億。
最燒錢的,還是后期進先進設備、生產線。
不過今年動工的話,等晶圓廠建好了,就是2013年了,屆時王逸早已今非昔比,完全拿得出二百億,進先進設備!
憑借星逸科技和美柚,一年多的時間,賺出200億,不成問題。
那時候,星逸半導體就有了自己的12英寸晶圓廠。
王逸豁然開朗,找到了兩手準備的發展路子。
至于晶圓廠需要的專業人才,還是得挖。
最好把梁老挖過來,那就容易多了。
但就怕剛起步,生產線少了,請不來梁老這尊大神!
不過問題不大,第一條65n的生產線,技術要求不高,挖其他大牛也能解決。
但后面的28n、20n、14n就非梁老不可了。
王逸心中有了計較,這事完全可行。
那么接下來的重點,就是找秦主任,要地,建廠!
12寸晶圓廠投建,國外得兩年,國內基建狂魔也得一年多。
自然是越早行動,越好。
心動不如行動!
王逸喊上吳霜,再度直奔管委會。
“主任,王董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