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負責供應鏈的高層過去,溝通這事,你留下還有更重要的任務!該不會覺得xphone1成功了,你們研發部門就沒事了?”
“這”朱長林一怔,隨即恍然大悟:“研發xphone1pro!”
“不只是xphone1pro,還有xpad,都要研發!”
王逸道:“既然xphone1成功了,那更要把握機會,趁機做大,保持優勢,沖擊高端!”
“xphone1定價3299,3799,4299,算是中檔手機。那么xphone1pro首發全球首款四核處理器,更要強勢沖擊高端手機,16g版本定價3999,32g版本4499,64g版本4999!”
聞言,朱長林激動不已:“作為國產品牌,第二款手機就沖擊高端,簡直不可思議。不過憑借xphone1的大獲全勝和口碑,只要xphone1pro做得更出色,還是有希望的!”
王逸很是贊同:“沒錯,就是如此。xphone1pro在xphone1的基礎上進行升級,不用重頭研發,你帶著人盡快搞出方案,然后做樣機,測試。若是沒問題的話,2月、3月就開始量產,4月份開售!”
“好的,老板,絕對沒有問題!”朱長林道:“只是除了處理器升級四核,還有什么升級的地方?”
王逸道:“外觀設計不動,顏色除了xphone1的黑色和白色,還可以增加灰色和銀色。”
在手機只有黑白色的年代,多個灰色和銀色足夠了。
后世那些好看的配色大可以留著,慢慢發。
刀法精準。
“尺寸變大,xphone1pro升級成4.7英寸的屏幕。ram升級到2g。電池升級到3000毫安。再加上美顏算法,應該夠了。至于快充,先看后續研發進展,再決定要不要上。若是有其他好的建議,也可以提。”
王逸原本不想升級屏幕尺寸的,可后來一想,得改!
若是xphone1pro和xphone1一樣的外觀,一樣的尺寸,從外觀上分辨不出pro來,那誰會多花一千塊上pro?
只能從屏幕尺寸上分辨,大屏4.7英寸的就是pro版,小屏4.3的則是xphone1。
只有讓消費者一眼看出pro來,才愿意為之買單。
至于4.5英寸,和4.3英寸視覺差距不大,區分效果不明顯。
再加上星逸影視的加持,4.7英寸的觀影效果明顯更好。
何況三星htc都干到了5.3英寸,而且也賣得不錯,王逸的4.7英寸,同樣沒壓力。
這樣喜歡大屏的上4.7英寸的pro,不喜歡大屏的,還可以選擇4.3英寸的xphone1。
原本產能有限,為了量產pro,四個月后xphone1得停產,把產能讓給pro。
可現在都找了比亞迪代工,只要xphone1還有市場,哪怕xphone1pro上市之后,xphone1依舊可以繼續加單,繼續賣!
大不了五個月后降到2999,再送價值三百的雙會員,相當于2699,依舊爆賺。
畢竟五個月后元器件成本下降五百,xphone1降價三百也有更多的利潤。
這樣40005000價位區間有高端機型xphone1pro,20004000價位區間有中端機型xphone1。
若是只做高端,放棄20004000的中端,那只會把這個階段的市場讓給競爭對手。
得不償失。
在iphone才4988起步的2011年,兩千以上的手機,都算是中端旗艦機了,相當于十年后的四千檔!
“好的,董事長,我懂了。”
朱長林瞬間明白了,整體設計不大改,局部升級。
“對了,四核處理器發熱肯定嚴重,在散熱上下點功夫,加上vc液冷散熱。”王逸想起這個問題。
第一代四核處理器,不管是英偉達tegra3,還是高通8064,都不成熟,都發熱不俗。
雖然不像810那么恐怖,但也算嚴重了。
若是不上散熱,必定翻車。
而這就是xphone1pro的機會,其他tegra3手機都翻車了,只留下xphone1pro一枝獨秀。
到時候還愁賣?完全不愁。
可朱長林蒙圈了:“vc液冷散熱?這怎么弄?”
他雖然在htc擔任有實無名的'產品經理',牽頭做了幾款不錯的手機,但都是過去的技術。
對于王逸整得這些,他根本不懂啊。
王逸笑了:“熱管散熱原理,清楚吧?”
“這個知道,上個世紀的產物。可是vc液冷散熱又是啥?”朱長林蒙圈了。
王逸也是無奈:“其實vc液冷散熱和熱管散熱一個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