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大手筆,千元機破億戰略!
一旦星逸半導體做大,各大一線城市為了搶著引入星逸半導體,必然會使出渾身解數。
不僅會像帝都一樣送廠,送土地,還會給出各種優惠政策。
沒辦法,建晶圓廠花錢太多,當下要200億。
幾年后的四百億,甚至五百億!
若是有各大城市搶著送土地,送廠,送優惠政策,王逸只負責出設備,出技術,那壓力就小多了。
不過前提是星逸半導體能夠做大做強,量產先進制程。
最起碼要超越中芯國際!
一線城市的資源也是有限的,都會優先投給內地龍頭企業,讓龍頭企業變得更強,去和臺積電,英特爾,三星半導體競爭。
而不會投給內地千年老二,讓千年老二去追趕內地龍頭。
畢竟老二追上內地龍頭,也意義不大,依舊離著國際巨頭差了很遠。
因此,星逸半導體只有超越中芯國際,成為內地半導體龍頭,才會得到最多的資源支持,才能有更好的發展,去追趕三巨頭!
至于被超越的中芯國際,大概率只能淪為40納米的低端代工廠。
多年后,才能量產28納米,僅此而已。
一群只知道爭權奪勢的人,沒有逆天改命的能力!
尤其是有了更加卓越的星逸半導體,前世中芯國際的戰略意義和地位,就會被星逸半導體取代,從而大幅度下降!
這些道理,秦主任不說,可王逸看得都透。
既然中芯國際爛泥扶不上墻,那王逸就取而代之,全力以赴打造星逸半導體,做高端。
倒是40納米的低端訂單,以后可以丟給中芯國際,也算是支持中芯國際。
畢竟星逸半導體自己的晶圓廠產能有限,一旦28納米制程成功量產,未來將優先用于生產先進的28納米以及更高制程!
低端的40納米沒必要擠占12英寸的先進生產線,不如交給中芯國際代工。
至于當下量產40納米,也只是因為28納米還需要一兩年的時間,才能突破。
這一切,王逸都規劃好了。
回到星逸科技園,已經是下午七點。
“董事長,您回來了?”胡老眼巴巴地等著。
王逸有些意外:“您還沒下班?”
“呵呵,不礙事,半導體部門加班都正常。”胡老笑說。
不知道洽談的結果,他可沒心思回去。
王逸微微一笑:“幸不辱命,加班加點地趕工,晶圓廠第一個廠房下個月就能交付。雖然不大,月產能只有5000片晶圓,但也夠用了!”
“5000片晶圓?那已經很好了,最適合當做研發廠房!”
胡老喜出望外。
王逸將從秦主任那里帶回來的晶圓廠資料,展示給胡老:
“整個晶圓廠分成多個部分,主要有三大廠房,第一個小廠房,月產能五千片晶圓,全力趕工,四月份就能交付。”
“第二個大廠房,月產能一萬片,得八月份交付。”
“第三個大廠房,月產能也是一萬片,要十一月了!”
“好,沒問題!”胡老雙眼放光:“四月份交付第一個小廠房,我們引入設備,加上調試需要三四個月,這樣七八月份就能試產,順利的話,一旦試產成功,年底就能量產40納米。若是試產失敗,再調整,明年上半年也能量產40納米!”
“很好!”王逸心情大好,四十納米已經實現了自研,實現自產也前途可期。
“胡老,這些資料我留給你,還有這是晶圓廠建設總工和相關負責人的聯系方式,你安排人和他們接洽,談好下個月交接和設備入駐的事。”
胡老喜上眉梢,鄭重地接過資料:“放心,王董,明天我親自帶人過去!”
雖然只是星逸半導體的第一座晶圓廠,但起步就是最先進的12英寸,胡老覺得已經非常難得了。
“好!”王逸點點頭。
不出意外的話,這座晶圓廠明年將全面量產40納米,月產能5萬片晶圓。
快充芯片c1這類低端芯片比較簡單,一片晶圓能切出一千多枚c1芯片。
月產能5萬片晶圓,也就是2500萬枚c1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