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2014年高通的處理器都上20納米了,還是領先星逸半導體兩代。
但想到高通第一款20納米的處理器是驍龍810,王逸就沒壓力了。
大名鼎鼎的驍龍810啊,那可是牛掰大了,直接把幾個半死不活的國際品牌,差點一波送走!
“有了胡老,星逸半導體,前途可期啊!”王逸心情大好。
明年星逸手機,星逸平板,星逸電視,都能用上自研自產的處理器了。
第二天,胡老親自帶著人去了晶圓廠。
而王逸則坐在辦公室,開始細細地規劃千元機的事!
千元機價格在那放著,成本也得壓縮,不可能用300塊的高通處理器。
前世2013年,雷布斯研發的紅米1代,失敗了。
直到2014年2月份,小米成功發布的紅米1s,也是第一款成功的紅米手機。
搭載的就是聯發科的低端四核處理器,和高通的低端四核處理器驍龍400,兩者都是28納米工藝,都是集成基帶的低端soc。
而王逸的千元機,大概率會在2013年年中發布,比前世的紅米還早大半年。
不過,千元機為了控制成本,扶持國產產業鏈發展,大都是采用國產元器件。
可當下國產元器件供應商,都才起步,才開始發展,很多地方都不成熟。
前世的紅米一代,就是因為部分元器件不給力,導致紅米一代失敗,五千萬的研發經費血本無歸。
同樣,王逸的千元機也會面臨類似的問題。
產業鏈從無到有,都需要一個發展的過程,操之過急,只會徹底失敗。
??????55.??????
因此,第一款千元機的研發周期,都快趕上旗艦機了。
國產元器件的產業鏈,各種問題,都得一一解決。
否則都得步紅米一代的后塵。
而且千元機的研發,王逸不會交給朱長林部門。
他們是研發星逸手機,只做高端。
而千元機是一個全新的品牌,放在濟州,重新打造全新的部門。
兩個產品線,兩個定位,完全不同。
星逸手機可以高成本,高品質,高創新,旨在給消費者最好的手機,甚至不計成本。
而千元機,第一條就是控制成本!
簡單說,星逸手機可以什么好就用什么,而千元機則是什么便宜又不影響正常使用,就用什么!
這都是沒辦法的事。
看來過兩天回濟州的時候,正好得和宋思凝談一下千元機的事了。
千元機明年年中發布,現在就得開始招人,研發,推進產業鏈洽談。
至于處理器的選擇,也是個大問題。
明年的高通手機處理器,全部都是集成基帶的soc,售價也都是處理器+基帶的總價。
像是明年高通的高端芯片驍龍800,售價都要300左右。
在多年后比起一千多的高通旗艦處理器,這個價格算便宜。
當然,當下的國產機大都只有2000元,不是多年后動不動就四千元。
至于明年中端處理器驍龍600,也得200左右!
而低端處理器驍龍400,給千元機用的,也得150左右。
英偉達那邊處理器便宜,但是沒有基帶,再加上基帶的價格,甚至還不如高通400的便宜。
至于聯發科的處理器,會比高通便宜一些,大概在100冒頭就能拿下。
當下旗艦手機的物料成本+營銷、攤薄的研發成本,都要控制在1500以下。
至于千元機的物料成本,更是得控制在500元左右!
像是前世的紅米1s,物料成本520元,再加上攤薄的研發成本,稅費,營銷成本,售后成本,賣799,一臺能賺兩百左右。
至于說純利潤只有5%,那都是騙傻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