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三大廠房之間距離都很遠,地基都是一同打造的,早已完成。現在只是廠房建設施工,沒多少震動。眼下一號廠房設備入場,調試都需要時間,等到三個月后試產的時候,二號廠房已經封頂,更沒什么影響。至于三號廠房還在二號廠房北側,更談不上影響。何況咱們7級防震。”
王逸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7級防震,那真影響不大。
“胡老,40納米工藝,交給你們了,盡快組裝調試生產線,盡快試產。希望年底前,或者明年初,能實現40納米投產。屆時咱們自研的40納米鯤鵬500soc,就能實現自研自產了!”
鯤鵬500雖然是40納米制程,但集成了基帶。
雖然比不了下半年高通28納米的四核旗艦apq8064,但比起xphone1pro用的英偉達40納米四核旗艦芯片tegra3,強大得多。
今年九月份,搭載高通28納米四核旗艦apq8064的星逸二代強勢推出,而明年年初,xphone1pro依舊會繼續銷售。
不過將處理器從英偉達tegra3,全面換成自研自產的鯤鵬500soc。
同樣,星逸平板x1pro,明年也會繼續銷售,也從英偉達tegra3全面換成鯤鵬500。
還有星逸電視x40,x50,都是如此。
再加上999的無界手機,全系標配鯤鵬500soc,如此一來,明年哪怕量產1.68億顆鯤鵬500,也能全面消化。
“放心,董事長,我會帶著人全力攻堅,年底左右,務必實現40納米量產!”
“好,胡老,我相信你的實力!”王逸微微一笑。
胡老做28納米都沒多少壓力,何況40納米!
說白了,40納米這些成熟的工藝制程,都是胡老玩剩下的。
“對了,王董,還有你之前提的事,多招人,分成兩組。一組攻堅40納米工藝,一組直接開始28納米工藝研發。這事我也在推進了,招了一些實力工程師,但成本也很高,畢竟要一次性組建兩支研發團隊!我們這些人的工資,都很高的。”
在2012年,手機研發人員5000-10000就夠了。
但芯片研發人員,半導體工藝制程研發人員,那就厲害了,至少一兩萬起步。
沒辦法,這種人才門檻高,數量少,不是誰都能干得了的。
王逸擺了擺手:“胡老,錢不是問題,只要是人才,盡管招。條件,資金,帝都戶口,都不是問題。你直接報批,我簽字,財務批款。你們部門在整個星逸集團都是第一優先級,放手去做就是。”
現在星逸半導體缺的就是底蘊和時間。
臺積電,三星,英特爾半導體,都發展幾十年了。
就連中芯國際都發展十幾年了。
星逸半導體才成立第一年,自然落了下風,只能用金錢換時間。
友商一支研發團隊,星逸半導體就兩支。
一支搞40納米工藝,另一支越過40納米,越過32納米,直接搞28納米工藝!
實際上,臺積電這些巨頭,也是這么干的。
“胡老,28納米研發壓力大,多招人就是!”王逸笑說:“資金不是問題。還有40納米這邊,也繼續招人。等到40納米成功投產后,讓40納米團隊直接去研發20納米,繼續預研下一代!”
“好,董事長,有您這句話,我就放心了。”
晶圓廠這邊有胡老負責,王逸毫不擔心。
畢竟他可是梁老的恩師,更是鰭式場效應晶體管(ffet)的創始人!
可以說22納米,20納米,以及更先進的14納米工藝制程,都是靠胡老的鰭式場效應晶體管突破的。
否則全球半導體都得卡在22納米節點,無法突破。
而當下星逸半導體差的,就是時間。
但用不了多久,星逸半導體在胡老的帶領下,還是能夠追趕臺積電、三星。
而王逸要做的,就是多賺錢,提供足夠的資金和資源支持,讓胡老大展拳腳,高歌猛進!
“胡老,等40納米試產成功的那一天,我們就能有第二個晶圓廠開建。第二座晶圓廠的產能必定要大幅度提升,盡力達到月產十萬片晶圓!”
“月產十萬片晶圓?當真?”胡老喜上眉梢。
王逸點點頭:“當真!”
王逸已經和秦主任約定好了,星逸半導體一年內成功試產40納米工藝,帝都會給王逸提供第二個晶圓廠。
第二個晶圓廠的規模比起第一個大得多,原本王逸打算要月產能翻一倍,五萬片晶圓,現在看來還是小了。
畢竟前世中芯國際的12英寸晶圓廠,都能月產十萬片晶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