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京東為了打造京東物流,年年虧損,窮得叮當響。
‘還有星逸智家,以及未來的bta智家,難不成京東智能家居,真搞不起來了?’
惆悵,萬分惆悵。
如果看不到智能家居市場有多誘人還好,問題是看到了,吃不到,那可真難受了!
因此,大強子不想放棄。
這時,一位副總裁突然道:
“京東智家咱們自己搞不起來,恐怕只能和bat合作,甚至和星逸科技合作!”
“不行,這不是好路子,我們京東要獨立,要做自己的智能家居生態,不可能用bat的智能家居生態。”
“格局打開點,我們可以和科大訊飛一樣,引入bat的戰略投資,結成戰略盟友,這樣就可以共進退了。”
“咦,這是個辦法。不過bat野心太大,容易把我們吞了。”
“而且bat都做電商,都是京東的競爭對手。不適合結盟!”
“科大訊飛沒機會,bat又不行,那你們說怎么辦?找星逸科技結盟?”
“星逸科技結盟?這想法倒是可以啊。”
“沒錯,星逸科技的胃口也比bat小,目前也沒有做綜合電商的打算,若是引入他們的投資,也不是不可以。”
“到時候京東智家,就成了星逸智家?你們可真會想!”
“這有什么?只要星逸科技不做綜合性電商,就不是京東的對手。京東就可以引入星逸科技的戰略投資。”
“星逸科技這么強大,潛力無窮,你們愿意讓他成為京東的對手,還是京東的盟友?”
“打不過就加入?你們可真會想啊!”
……
眾人口無遮攔,說什么的都有。
大強子聽著這些,不但沒有生氣,反而開始仔細分析背后的可能性。
畢竟這些人說的,雖然有的沒譜,但有的卻是一針見血,讓大強子都不得不高度重視,細細盤算:
首先,京東物流非常燒錢,年年虧損,導致京東窮得叮當響,面臨資金壓力。
其次,京東眼下還沒上市,發展卻遇到瓶頸。
不但有宿敵淘寶,還有騰訊系的一眾電商,以及百度系電商,還有亞馬遜,蘇寧,國美……
總之,前途不樂觀。
京東想要發展,就需要更多的流量,讓京東更進一步,拿出顯著的業績,沖擊上市!
而不管是資金壓力,還是流量壓力,京東都需要引入一個強大的投資方,一個強大戰略盟友,從而讓京東殺出重圍,沖擊上市!
然而,實力強大的盟友本就不多,放眼全國也就bat,以及后起之秀星逸科技。
正如那幾人所言,bat都做綜合性電商,都是京東的敵人,都恨不得吞了京東,沒合作的可能。
哪怕前世京東和企鵝的合作,也是企鵝自營電商全線失敗,徹底轉變策略,全面放棄自營電商,將騰訊拍拍電商業務并入京東,投資京東。共同對付阿里。
基于這個大前提,雙方才達成了戰略合作。
而眼下的鵝廠,在面臨電商失敗之前,正準備加大投資,發力自營電商干淘寶,根本不可能并入京東!
反倒是星逸科技,目前沒有做綜合電商,恰好有合作的基礎。
而且星逸科技也要做星逸物流,也在全國各地建立了一些倉庫和物流配送體系,還有餓了么騎手,做小時達。
若是星逸科技入股京東,雙方戰略合作,京東物流和星逸物流打通,那京東物流的壓力一下子輕松了許多。
最簡單的,星逸物流不用費時費力地重新打造那么多倉庫和物流體系,直接把這部分開支給京東,用京東的物流倉儲體系就是,這樣星逸物流省事,京東物流也省錢。
皆大歡喜。
而且星逸科技的暢聊用戶都快1.5億了,前途無量,正是京東缺少的流量!
若是雙方合作,京東物流給星逸科技提供方便,星逸科技給京東提供流量支持和資金入股,妥妥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