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的差距,決定未來的差距。
王逸很是滿意:“星逸智家的合作,讓
對方都這么會來事了,王逸也不能不表示。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何況美的有前途,方波也有前途,都是優質股,未來十幾倍增值,值得投資。
“王董爽快!”方波喜出望外:“實不相瞞,我雖然成了董事長,但是……”
“但是董事會的人,大都聽何董的。”王逸笑說。
方波有些無奈:“沒錯,說好聽的,我是美的董事長,說難聽的,我就是個職業經理人,前任董事長的打工仔罷了。”
“今年美的營收利潤雙雙暴跌,我才能臨危受命,解決問題。解決得好,我未必有多少功勞。若是處理不好,那都是我的責任。”
幾句話,道出了方波的處境。
如果美的的營收、利潤不雙雙下降,何董也不會退位,方波也上位不了。
“可問題是,當下美的問題很多,很麻煩。尤其是管理層,年紀偏大,理念保守,行事古板,根本跟不上互聯網時代,跟不上21世紀的節奏!”
方波越說越氣:“還有一些老人,明明能力、思維都跟不上美的的發展,卻依舊以美的二十年老臣自居,自以為貢獻卓著,卻處處阻礙美的的發展,阻礙我的革新。”
“而且這些人還動不了!他們動不了,我的改革就推不了。美的的發展也就難!”
方波大吐苦水,王逸卻是意料之中。
前世方波上臺,改革重重受阻,遭到了不少反對。
直到2015年后,才完成前期工作,從而順利地推進后續全方位改革,讓美的全面起飛。
王逸開口道:“方董,可否說一下,你準備怎么改革美的?”
方波點點頭:“首先,現在美的集團和美的電器是兩個公司,分開任何一個都上市不了,只能合并!但合并后,管理層過于臃腫。”
這一點,王逸很是贊同。
現在,美的集團一套管理班子,美的電器一套管理班子,那就是兩套。
合并之后,其實一套管理班子足夠了。
多出來的那些管理層,就只能下課。
這一點,那些管理層都接受不了,沒誰愿意下課。
這也是阻礙美的合并、發展的一大原因,也是阻礙方波推動改革的一大原因。
方波嘆了口氣:“王董,現在整個美的20萬員工,管理層就有2.5萬,太臃腫了!”
王逸沉默了:“……”
這比例,八比一,太瘋狂了。
怪不得美的營收利潤雙雙下滑。
平均每八個員工,就有一個管理層,這組織架構放在哪個企業都廢了。
要知道,在任何組織,管理層多了都是累贅,都是負擔,甚至是毒瘤!
畢竟真正干事的管理層很少,剩下的管理層都是肥頭大耳,尸位素餐,吃干飯的,甚至腐敗,潛規則的……
不止不干正事,反而連續添亂,妥妥的害群之馬。
正是因此,王逸的星逸科技,一開始就精簡管理層。
能三個管理層搞定,絕不要十位。
集團總部,只有一位董事長,一位總裁,連個集團副總裁都沒有。
美柚科技這樣的子公司,才會設置一位總裁宋思凝,一位副總裁陳傳清。這兩位都是跟著王逸,一手把美柚做大的元老,理應擔任總裁。
除此之外的美柚高層都是各個事業部的總監,部門經理。
而其他事業部,連總裁都沒有,最高職位不過總監,經理。
除非星逸智家,星逸傳媒,星逸半導體,這種會發展成獨立子公司的超大事業部,才會按照子公司規格,設置一位總裁,
如此一來,整個星逸科技集團,分公司的總裁都很少,都是各部門的直屬總監,責任清晰,架構簡潔高效。
當下整個星逸集團,加上美柚科技、高德、搜狗、餓了么、正午陽光等子公司,總員工數量超過兩萬人,但管理層只有1000人左右,占比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