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布斯擺了擺手:“不會,小米2英偉達tegra3的處理器,性能一般般,銷量也一般般。也就是翼龍3000基帶全網通是個賣點。而且小米21799,小米三2499,沖擊不到。”
老黎點點頭:“鯤鵬700的樣品簽約后就能拿到,我立即安排人進行鯤鵬700的適配!等咱們搞定了,星逸半導體派團隊提供最后的調教!”
“好。”雷布斯應道。
小米三研發的差不多了,就差最后的芯片沒確定。
現在才二月初,小米三四月初發布,五月初上市,時間足夠。
隨著htc、魅族、小米紛紛加入星逸半導體陣營,采用鯤鵬芯片,其他品牌也坐不住了。
鯤鵬702比驍龍600還便宜15元,卻是64位處理器,消費者更喜歡,一旦上了64位系統,能夠吊打驍龍800,驍龍805!
就連更便宜的鯤鵬700,上了64位系統,都能吊打驍龍600,驍龍800!
簡直強無敵啊!
更關鍵的是,現在64位處理器風頭太大,消費者都只認64位的處理器,32位處理器機型全面滯銷!
于是,中興、酷派、聯想、oppo、vivo,全部放棄高通處理器、英偉達、聯發科的32位處理器,紛紛找上星逸科技,要購買64位的鯤鵬soc。
對此,王逸自然不會拒絕。
星逸手機做得再大,也不能壟斷國內市場。
否則會挨錘的。
解決方案就是把鯤鵬處理器賣給第三方,讓出部分市場。
比如低端的千元機市場,是無界科技制霸。
4000以上的高端市場是星逸手機制霸。
那么2000-4000的中端手機市場,星逸科技就不能太貪心了,就得讓給其他國產手機。
星逸科技不能全都吃了,太貪心了容易撐死。
得給其他國產品牌留活路。
為此,鯤鵬處理器,翼龍3000基帶,快充芯片c1,電源管理芯片p1,甚至m1hifi芯片,以及即將問世的指紋解鎖模組,都可以賣給第三方品牌。
如此一來,星逸手機不會壟斷市場,但依舊不少賺錢。
畢竟友商的利潤中,星逸科技作為核心元器件供應商,也不少賺錢。
此外,蘋果、三星等企業若是需要,也可以賣給他們。
畢竟星逸科技不賣,其他供應鏈也會賣。
與其讓歐美日韓供應鏈做大,讓歐美日韓賺大錢,不如讓星逸科技做大,讓星逸科技賺大錢!
智能手機的發展是有周期的。
在2018年之前,智能手機處于性能不足階段,最核心的就是處理器性能。
因此有了跑分。
當下,大家買手機都先看處理器。
畢竟這年頭,不同處理器,性能就差了好多。
比如2011年旗艦處理器,都是雙核,根本帶不動1080p,手機屏幕也都是480p,640p,xphone1的720p就是天花板了。
但2012的旗艦處理器普及四核,gpu提升巨大,硬解1080p都很流暢,但帶不動2k,手機也普及720p,1080p。
等到2013年的旗艦處理器更加強大,硬解4k都可以,也出現了4k電視,2k手機。
隨后幾年依舊如此,每一代處理器都性能提升巨大。
幾大半導體巨頭都在瘋狂堆性能,因此出現了大量的翻車事件,比如驍龍805,810,820……
也正是因為性能不足,這幾年手機最核心的就是處理器,就是性能!
直到2018年左右,手機性能進入全面過剩,則開始體驗為王的新時代。
最顯著的,之前高端旗艦才能玩的游戲,18年后千元機都能流暢運行……
一部千元機都能用好幾年!
這種事放在幾年前,根本想都不敢想。
處理器性能全面過剩,各大半導體巨頭也開始擠牙膏,各大手機廠商也開始尋找新的賣點。
開始比拼屏幕素質,比拼護眼,比拼防摔,比拼dc調光……
比拼光學鏡頭,比拼高刷,比拼一二百瓦的快充,比拼六七十瓦的無線快充,比拼馬達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