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扛,人家自動化,產量高,成本低,咱們繼續用人工,成本比人家售價都高,拿什么競爭?
爭不過,只能破產!
實際上,無人機送餐,無人駕駛出租車,都只是一個縮影,都只是紡織行業和高速收費員的一個縮影,一個延續。
類似事情多了去了。
這些年,機械化、智能化取代的行業還少嗎?導致的下崗還少嗎?
只是過去網絡不發達,大家無法發聲而已。
而未來,這樣的事情也會越來越多。
像是無人駕駛,也不是太遙遠。
百度的蘿卜快跑2021年開始運營,美團的無人機送餐,也是2021年開始。
這兩個行業牽涉面廣,還需要幾年的技術沉淀。
可礦卡領域,國外早已經商用無人駕駛了!
在礦場,過去都是司機開卡車,可很快,全部都是無人駕駛的礦卡了。
和無人駕駛出租車不同,礦卡在固定的區域,固定的路線,干擾少,技術難度低的多。
國外零幾年就實現了無人駕駛礦卡的商業化部署,國內晚一點,前世大概2019年開始。
在蘿卜快跑剛開始運行時,礦卡的無人駕駛已經飛速普及了。
很多原本高薪的礦卡老司機都失業。
至于說譴責,抵制……太難了。
礦卡司機工資高,需要休息。
而無人駕駛系統成本低,還能24小時不知疲倦地作業。
礦場老板完全不會猶豫,都會迅速引入。
若是不引入,成本更高,競爭不過其他企業,競爭不過外企。
外賣和無人駕駛出租車也是如此。
王逸不用無人機送餐,不做無人駕駛出租車,美團也會用無人機送餐,百度也會用無人駕駛出租車,甚至其他資本都會做。
屆時,百度美團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王逸根本競爭不過,餓了么和高德打車也只會破產。
而王逸用無人機送餐,做無人駕駛出租車,最起碼會選擇合作共贏的方式,保住一部分人的飯碗,已經算是盡力了。
至于集體抗議,都不準做,這也不現實。
最簡單的,2035年,ai機器人完全能夠實現大突破,能做飯,能洗碗,能打掃衛生……屆時保姆、廚師、保潔都得大量下崗。
難不成就全面抗議,不準ai機器人推出,不準大家購買……
這也不現實。
更主要的,未來形勢會巨變。
會出現沒有足夠的年輕勞動力去工作。
1980-2000年是新生兒的又一波巔峰,每年新生人口數量都在1800-2500萬之間。
80后兩億多人,90后兩億多人。
足足四億多人,在2020年大部分都已實現就業,導致市場飽和,供過于求。
但00后只有1.46億人,10后也只有1.億人。
但20后呢?
后面人就更少了……
屆時,就業市場完全逆轉,壓根沒有足夠的勞動力,很多工作都招不到人。
可以說,2020-2030年是最難的時候,就業壓力最大。
2030年后,再少5000萬畢業生,就業壓力會緩解一些。
2040年后,畢業生一年才幾百萬人,會出現勞動力不足。
2050年后,勞動力嚴重不足,很多工作都招不到人。
屆時,70歲的80后,60歲的90后,只要肝得動,恐怕不得不繼續工作,爆發銀發經濟。
隔壁的霓虹國就是如此,退休金不足維持生活,七十歲的老大爺都得出來開出租,打零工。
晚上下班,地鐵上都是身心俱疲的老大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