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戌三十八年夏
石國三十六省七十二郡大大小小的教學場所加起來有接近七千三百多座,而這些教學場所存在的最大意義,就是期望將名下的學生送進石國最大的也是唯一一所大型學宮,三省學宮。
三省學宮位于石都最西邊,和位于石都中心的皇宮來比可以說位置不算特別好,但這絲毫不會影響到三省學宮在石國的地位。
因為再有三年,就是三省學宮的萬年校慶,而石國才僅僅建國一千多年。至于為什么學宮存在的時間會比一個國家長,正是因為三省學宮背后是稷下學宮,而稷下學宮則是大虞王朝的唯一的大型學宮,一個伴隨著大虞王朝存在了不知道多少歲月的老古董。
嚴格來說石國沒有皇帝,只有君主,也正是因為大虞王朝的存在,不過大虞對這點并沒有限制,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石國的主公也成了陛下。
這點倒是扯遠了。
而三省學宮存在的意義,就是為稷下學宮提供新鮮血液,每年三省學宮都會選出幾個優秀的畢業生去往稷下學宮進修,到時候在提供更為優質的條件,優渥的生活,優質的資源已經更為廣闊的空間,幾乎是想盡一切辦法將進修生留住,使得大虞的新鮮血液質量永遠凌駕于石國。
大虞并不十分在乎底下附屬國的王朝更迭,大虞只在乎人,優秀的人。
而對于其他附屬國也是如此。
石國曾今甚至嘗試過自己修建一座學宮,可惜當年耗資接近石國一年賦稅一成才修建的學宮,最后不到一年就成了三省學宮的“附屬高中”。
除去三省和稷下的干預之外,也是九千多年的歷史在這片土地留下的深刻印象,畢竟挖掘機技術咳咳
再加上大虞雖然吸納人才,但也不至于做的太絕,稷下每年從附屬國吸收的進修生不會超過五個
就算石國對此有很大的意見也不敢多說什么,因為哪怕是不能進修的學子也是石國億萬里挑一的天才,出來之后依舊是被石國各大勢力爭奪的。因為相對于石國六百億人口來說,這每年畢業出來的百十來號人可以說是人中龍鳳了。
無論是入朝從政還是入伍從軍,亦或是被各方勢力招攬,都是前途無量。
因此也就造成了三省學宮在石國的特殊地位。
而且三省學宮從不做開除這種事,因此三省學宮里百十來歲的學長學姐一直不少,再加上每年灌入的新鮮血液,除去那些“自愿”退學的人,三省學宮每年也差不多有兩萬多人。
也虧的這是個仙俠世界,人的平均壽命挺長,即便是普通人無災無病的也能活個百年,想那些沒有天賦的貴胄憑借財藝活到兩百歲也不是不可能。
思賢堂
三省學宮的教務處
一個鶴發星眸,臉上皺紋密布的老人坐在最上方,面前放著三個拆開的信封,輕薄的信紙在老人的注視下穩穩當當的躺在教桌上。
三省副院長,八品大儒王誠一,石國僅有的三位大儒之一,還有一個在朝堂,一個去種田了。
底下齊刷刷的坐著兩排人,從看起來三十多歲的中年到七八十歲的老人都有,都是儒生,最低也是五品修身,大多數是六品正心,七品誠意境只有一個。
與武道不同,文道要少三個境界,九品亞圣,十品圣人,而圣人至今只出現過一位。現在的儒家基本到了八品大儒就到頭了,亞圣只有大虞有一位。
眾人面前也放著三個拆開的信封。
堂內氣氛有些古怪,嚴肅中帶著點欣悅,而欣悅之下好像有藏著點一觸即發的火苗。
一旁的年輕書童瑟瑟發抖。
簡單點來說就是,事是昨天晚上發生的,消息是昨兒個半夜傳出來的,這會是今天開的,希望人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