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是那種村子里每戶人家都會養幾只的那種。
晏新安利索的殺雞,割喉,放血,拔毛,去內臟,一氣呵成,剪去雞爪,后面只需要簡單的燒水。
三起三落,去腥的蔥姜都不用,燜熟,泡冰水。
將表皮黃燦燦的土雞撈出來,大刀斬塊,雞皮緊致,肉質白嫩,雞骨略微泛紅卻沒有血水流出。
最后擺盤調汁。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樸素的烹飪方式。
沒有一只雞可以或者走出粵區,同樣的,沒有一只鴨能活著走出金陵。
金陵烤鴨,也叫掛爐烤鴨,那是要形象有形象,要味道有味道,要歷史有歷史。
金陵烤鴨的靈魂在于鹵汁。烤制時在鴨腔里灌的水,在鴨肉熟了后會滲透出鴨肉精華,非常鮮透,這是制作鹵水的原料之一。
烤鴨的時候,另一邊會用生姜、蔥、桂皮、香葉、蒜頭、辣椒干、十三香等十幾余種佐料慢火熬制鹵子,等到鴨子出爐,把烤出的汁水與鍋里的鹵子倒在一起,趁熱澆上糖色、米醋、精鹽。
這個世界其實調料不能說不全吧,只是這石國畢竟偏遠,很多東西晏新安也沒找到能替代的東西。
不過金陵烤鴨這東西,整個金陵可以說只要是傳承店,就沒有一家味道是一模一樣的,各家的鹵子都有自己的配方,絕不外傳。
晏新安之前上班的時候,由于經常要訂餐,和幾個烤鴨店的老板關系不錯,死皮賴臉的問過老板配方,再加上他很識趣的沒有要各種配方的詳細配比,所以有幾家便將所需的材料給了他。
重生過來后,晏新安少不了這方面的研究,終于也是研究出晏氏鹵汁,也是有自己的一番味道。
金陵烤鴨皮下脂肪少,肉質綿軟但有韌性,切好的鴨肉在吸收了鹵水以后,與原來的汁水交融在一起,鮮香甜咸,滋味豐足。
爐子是晏新安小時候就建好的,幾乎每年都要來一兩次,麻煩是麻煩,好吃也是真好吃。雖說滿足不了修行所需能量,但是滿足一下口腹還是綽綽有余的。
自天地“借”來一只野生的黑鴨,約莫有個八九斤,看上去極大,卻不是很肥,皮下脂肪剛好,晏新安不介意給它來個全身馬殺雞。
直至鴨子全身松而不散,晏新安灌入提前調好的鹵汁,早早的將爐子燒熱,熄火,將鴨子放進去,靜待時機。
趁此晏新安高壓鍋中壓好的肘子取出來,濃郁的香氣瞬間在空氣中炸開,滿滿膠質感的肘子皮軟糯嫩彈,晏新安只是輕輕劃上兩道,肘子皮便如絲綢一般自動滑落,露出內部浸滿湯汁的肉。
青紅椒切圈,用燉肘子的原湯熬上兩勺紅紅火火的醬汁,淋在肘子上
至于魚,晏新安覺得此時沒有什么比來一道湘菜水煮活魚更合適的了。
魚湯咸、鮮、香、辣,醇厚濃郁。
魚肉嫩、滑、彈、爽,層次分明。
辣而不燥,鮮而不膩。
這大冬天的,正適合來一碗暖身。
切好配料。
三十斤的虎頭魚,打鱗放血,收拾干凈,抹鹽走油,開水一滾,大火沸騰,不過幾分鐘,湯汁轉白,濃郁漸稠,放鹽,大勺舀起,濃郁似牛奶的湯汁濺起,動人心弦,而后放入辣椒紫蘇。
若是可以,晏新安定要在滾上兩塊雪白的豆腐,整個石國都沒有確實是可惜了。